《定风波》

时间: 2025-01-04 10:57:04

又梦寻鱼曲港过。

醒时片月坠横波。

北国难收红豆子。

秋水。

也无人唱采菱歌。

渐写红笺红失色。

将息。

忍将慧业种娑婆。

已觉微凉揩病眼。

谁免。

非非想处暗消磨。

意思解释

定风波

作者: 石任之 〔当代〕

原文展示:

又梦寻鱼曲港过。醒时片月坠横波。北国难收红豆子。秋水。也无人唱采菱歌。渐写红笺红失色。将息。忍将慧业种娑婆。已觉微凉揩病眼。谁免。非非想处暗消磨。

白话文翻译:

我又梦见在寻鱼曲的港口经过,醒来时只见一片明月沉落在波浪上。北国的红豆难以收成,秋水澄清,但无人再唱采菱的歌。渐渐地,在红笺上写下的字也失去了色彩,我只能稍作休息,忍耐着将心中的智慧种在娑婆世界。已经感觉到一丝微凉,拭去眼中的病痛,谁能逃避?那些非非想的地方在暗中消磨着我。

注释:

  • 寻鱼曲港:意指寻找鱼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或意象。
  • 片月:指一轮明月,形容月光的美丽。
  • 红豆子:红豆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 采菱歌:传统中秋时节采菱时所唱的歌曲,象征着秋天的美好景象。
  • 红笺:红色的纸张,常用于书信或诗词,象征着情感与思念。
  • 慧业:智慧的事业,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 娑婆:指的是世间,尤其是指众生的痛苦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体情感,擅长运用传统的诗词形式表达现代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及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受时代变迁影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定风波》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开头的“又梦寻鱼曲港过”就点明了梦的主题,梦境往往带有理想与希望,然而“醒时片月坠横波”的意象则将梦境与现实的对立显现出来,明月虽美,却在波光中沉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接下来的“北国难收红豆子”,则引入对现实的深刻思考,红豆的象征意义是思念与离别,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而“秋水”则进一步强调了孤寂与冷清。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构筑了一个充满忧伤的氛围。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反思自身的理想与追求,强调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已觉微凉揩病眼”不仅是对身体的感知,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相辅相成,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沉思,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又梦寻鱼曲港过”:诗人再次梦见过去的美好时光。
  2. “醒时片月坠横波”:醒来时,看到月亮沉落在水波上,暗示梦的破灭。
  3. “北国难收红豆子”:北方的红豆收成困难,象征着思念与离别的痛苦。
  4. “秋水。也无人唱采菱歌。”:秋水清澈,但却没有人再唱那美丽的歌谣,进一步渲染孤寂。
  5. “渐写红笺红失色”:写在红笺上的情感渐渐失去光泽,表明情感的消逝。
  6. “将息”:诗人感到疲惫,需要休息。
  7. “忍将慧业种娑婆”:忍耐着在世间播种自己的理想和智慧。
  8. “已觉微凉揩病眼”:感到一丝凉意,暗示身心的疲惫与痛苦。
  9. “谁免。非非想处暗消磨。”:在无尽的思索中,谁能逃避生活的磨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片月坠横波”比喻现实的破碎与无奈。
  • 对仗:如“北国难收红豆子”和“秋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进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美好与梦幻。
  • 红豆:思念与离别的象征。
  • 秋水:清澈与孤寂。
  • 红笺:情感的寄托。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情感网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北国难收红豆子”中红豆象征什么?

    • A. 丰收
    • B. 思念
    • C. 失落
    • D. 快乐
  2. 填空题: 诗中“醒时片月坠”表现了诗人对 __ 的感慨。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采菱歌”象征着秋天的繁荣。(对/错)

答案:

  1. B
  2. 梦的破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定风波》: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定风波》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更加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