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青溪小饮》

时间: 2025-01-20 00:00:48

玉槛银屏曲径通。

芳春收得入帘栊。

云在妆台山在镜。

探听。

杏花消息雨声中。

九十韶光疑是梦。

春冻。

街头已见卖花红。

拚与插花人一醉。

留意。

到头无计奈春风。

意思解释

定风波·青溪小饮

原文展示:

玉槛银屏曲径通。芳春收得入帘栊。云在妆台山在镜。探听。杏花消息雨声中。九十韶光疑是梦。春冻。街头已见卖花红。拚与插花人一醉。留意。到头无计奈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作者的心情。曲径通往玉槛和银屏,春天的芳香已经收进了帘子里。云彩映衬在妆台上,山的影子倒映在镜子里。试探着去听杏花的消息,听雨声中传来的声音。九十年的光阴仿佛是一场梦,春天的寒冷让人感到困惑。街头已经开始有人卖鲜花了,我愿意和插花的人一起痛饮一场,然而到了最后却无计可施,只能任凭春风来去。

注释:

  • 玉槛:指用玉石制成的栏杆或门槛,这里形容环境优雅。
  • 银屏:指银色的屏风,暗示室内的奢华与美丽。
  • 帘栊:窗帘和窗户,表示春光的引入。
  • 妆台:用来化妆的台子,象征女性的美。
  • 杏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着春的到来。
  • 春冻:指春天气温依然寒冷。
  • 插花人:指从事插花艺术的人,代表春天的美好情趣。

典故解析:

  • “九十韶光疑是梦”: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常用于形容青春年华,出自《诗经》。
  • 杏花消息雨声:杏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春天的到来,而雨声则代表生机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曾廉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作者在青溪小饮时感受到春日的气息,因而写下此诗,反映了生活的闲适与对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定风波·青溪小饮》以生动的春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玉槛银屏曲径通”勾勒出一个优雅而宁静的环境,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芳香。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通过描写云彩和山影,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探听杏花消息雨声中”一句,既是对春天气息的感知,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接下来的“九十韶光疑是梦”则是一种怀旧的情感流露,时光飞逝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最后,诗人希望能与插花人共醉春光,却又感叹无计可施,体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槛银屏曲径通”:描绘出优雅宁静的环境,暗示春日的美好。
    • “芳春收得入帘栊”:春天的气息已经被收纳进室内,表现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云在妆台山在镜”:通过妆台与镜子,展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 “探听杏花消息雨声中”:生动地描绘出对春的细腻感知。
    • “九十韶光疑是梦”:感叹光阴如梦,体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春冻”:突显出春天的不确定性,营造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 “街头已见卖花红”:暗示春天的到来,生活的美好。
    • “拚与插花人一醉”: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享受。
    • “留意”:强调了关注与思考。
    • “到头无计奈春风”:表达了无奈感,春风虽美,却无法挽留时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对仗:“云在妆台山在镜”形成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的元素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感慨时光的流逝,传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春天的美好与流逝的时光之间,诗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 玉槛:象征着华美、优雅的生活环境。
  • 杏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在妆台山在镜”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的情感
    C. 花的美丽

  2. “九十韶光疑是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满足

  3. 诗中“春冻”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春天的短暂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曾廉的《定风波·青溪小饮》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曾廉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流露,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畅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