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登汪师展江楼》
时间: 2025-01-19 20:0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登汪师展江楼
作者:张之翰 〔元代〕
山压长江,流不尽滔溜深碧。
形胜地以江为堑,以山为壁。
兵府旧分城上下,人家新住城南北。
说当年天马入川时,皆传檄。
市不易,居如昔。
龙已去,攀何及。
问人人能道,圣朝恩德。
蕞尔南州成底事,宛然上将劳吾敌。
看红尘一骑捷书来,来春必。
白话文翻译
长江被高山压迫,水流不息,碧波荡漾。
这地方的形势以江为沟,以山为壁。
昔日兵府分为上下两城,现在人们新居南北两边。
说到当年天马入川时,大家都传递战书。
市场不易,生活如昔。
龙已去,攀附于何?
问人人都能说出,圣朝的恩德。
这么小的南州究竟成就了什么,仿佛上将都在劳作敌人。
看红尘中一骑传来捷报,明年春天必定会到来。
注释
- 滔溜深碧:滔滔不绝的江水,深邃而碧绿。
- 形胜地:形势优美的地方。
- 兵府:指军事驻地。
- 天马入川:指历史上著名的天马进入四川的传说。
- 蕞尔南州:指的是小小的南州。
- 捷书:指胜利的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作品多寄情于山水,擅长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长,常常透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元代,正值民族危机之时,诗人通过对长江的描绘,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张之翰在江楼登高所作,诗中展示了长江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诗的开头以“山压长江,流不尽滔溜深碧”勾勒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震撼。接着,诗人通过“兵府旧分城上下,人家新住城南北”的描写,展现了历史变迁与人们生活的变化,暗含对过往盛世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深思。
“问人人能道,圣朝恩德”一语中,诗人呼唤人们对国家政权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思考。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蕞尔南州成底事,宛然上将劳吾敌”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感叹小小南州的命运与国家大局息息相关,表达出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充满了壮志豪情,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未来的希望,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压长江,流不尽滔溜深碧: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山与水的对比,突显江水流淌不息的气势。
- 形胜地以江为堑,以山为壁:强调地形的险要,江水如护城河,山峰如防线。
- 兵府旧分城上下,人家新住城南北: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 说当年天马入川时,皆传檄:提及历史事件,暗示战争与牺牲。
- 市不易,居如昔:市井生活依旧艰难,表明民生不易。
- 龙已去,攀何及:龙象征着权势与荣耀,已不复存在,意味着对失去的叹息。
- 问人人能道,圣朝恩德:问世人对朝廷的感恩,反映出对社会稳定的渴望。
- 蕞尔南州成底事,宛然上将劳吾敌:小小南州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流露出对敌人的警惕。
- 看红尘一骑捷书来,来春必:寄予了对未来胜利的期待,表达出对春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压长江”比喻自然景观的壮丽。
- 对仗:如“上下”“南北”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疑问句,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历史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示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伟大的历史与文化。
- 高山:象征着不可逾越的困难和挑战。
- 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捷书:象征着胜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压长江”的意思是什么?
A. 高山在长江上
B. 高山压迫着长江
C. 长江流淌不息
D. 高山与长江无关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天马入川”指的是?
A. 动物
B. 战争事件
C. 自然现象
D. 人物传说
答案:B -
诗中“龙已去,攀何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希望
C. 愤怒
D. 愉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满江红》相比,张之翰的《满江红》更注重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而辛弃疾则更强调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元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