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鄘风·墙有茨》
时间: 2025-01-19 16:4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白话文翻译:
墙上有荆棘,不能去扫除。
内心的言语,不能随便表达。
可以表达的,言辞都是丑陋的。
墙上有荆棘,不能去修整。
内心的言语,不能详细叙述。
可以详细叙述的,言辞都是冗长的。
墙上有荆棘,不能去束缚。
内心的言语,不能随意阅读。
可以阅读的,言辞都是羞辱的。
注释:
- 茨:指荆棘,这里象征困难和阻碍。
- 中冓:指内心深处的言语和想法。
- 可道:可以表达的意思。
- 可详:可以详细叙述的。
- 可读: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为《国风·鄘风》中的一首,作者不详。先秦时期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情感和哲学观念。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周朝时期,时代背景复杂,政治、社会动荡。诗中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压抑与无奈,反映出一种无处诉说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墙有茨》通过对墙上荆棘的描绘,折射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不安。诗中的“墙”象征着外界的阻碍和内心的障碍,荆棘则暗示着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和纷争。诗人通过“不可扫”、“不可道”等反复的否定句式,表现出对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无奈与恐惧。每一句都在强调某种言语的禁忌,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压抑感,似乎在告诉人们,有些话不该说,有些情感不能表达,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孤独。
诗的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情感深邃,给人以深思。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自省,也是对社会交流的反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限制的反思,正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墙有茨,不可扫也。”——墙上有荆棘,不能去扫去,暗示内心的事情无法简单处理。
-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内心的言语,不能随便表达,显现出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可以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丑陋的,表现出对真实情感的惶恐。
- “墙有茨,不可襄也。”——再次强调荆棘的存在,表明修整内心情感的困难。
-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内心的想法不能详细叙述,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压抑。
-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可以详细叙述的内容反而显得冗长无趣。
- “墙有茨,不可束也。”——荆棘带来的束缚感依旧存在。
-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内心的想法不能被理解,暗示与他人的隔阂。
-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可以被理解的内容往往是羞辱性的,反映出对自我表达的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墙和荆棘比喻内心的困扰和对外界的抵抗。
- 对仗:使用对偶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真实情感的压抑与无奈,反映出人际沟通的困难与孤独感,表现了对表达与理解的渴望与恐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墙:象征着内心的防线与外界的阻隔。
- 茨:象征着痛苦与障碍,阻止人们自由表达。
- 言语:象征人际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个人情感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墙上的荆棘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内心的困扰
C. 美好的回忆
D. 外界的支持 -
诗中提到的“中冓之言”主要指什么? A. 外界的评价
B. 内心的想法
C. 社会的声音
D. 朋友的意见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快乐
B. 无奈与压抑
C. 欢乐与欢愉
D. 自信与勇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
- 《国风·卫风·淇奥》
诗词对比: 对比《墙有茨》和《关关雎鸠》,前者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压抑,而后者则传达出恋爱的温馨与甜美,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中多样的情感表达与主题。
参考资料:
- 《诗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