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告》
时间: 2025-01-01 11:3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皇告
作者: 何景明 〔明代〕
八月至贵,其日载旸。
龙旂既翔,龙幄既张。
大小肃肃,乃于郊迎。
既召有众,播告在庭。
皇皇恤命,罔不是将。
嗟我贵庶,荼苦孰蠲。
既加斧斨,屡罹凶年。
眷兹皇仁,如天如春。
如草斯植,莫不敷宣。
蠢蠢苗民,浩浩炎边。
是俾是承,亦共戴天。
黑齿发椎,执弩被毡。
载歌且谣,皇帝万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对皇帝的恭敬和祝愿。八月是最为尊贵的月份,这一天阳光明媚。龙旗高扬,龙帐已经搭起。大小官员整齐肃穆,前往郊外迎接皇帝。召集了众人,在庭院中播告天子的旨意。皇帝的恩典如此宽厚,谁敢不遵守?可叹我等百姓,生活苦难无以言表。经历了刀枪之苦,屡屡遭受灾年。我们仰望皇恩,犹如天上的春光。像草一样生长的人民,怎能不感激恩泽?众多的百姓,如同炎热的边疆。我们是奉命而来,也共同承载这份责任。黑齿白发,手握弓箭,披着皮毯。大家载歌载舞,祝愿皇帝万年长存。
注释
字词注释
- 八月:古代认为八月是最为尊贵的月份,象征着丰收与繁荣。
- 龙旂:龙形的旗帜,象征着皇权和威严。
- 肃肃:形容整齐、庄重的样子。
- 皇皇:形容皇帝的威德和恩惠。
- 荼苦:指生活的苦难,荼是苦的意思。
- 斧斨:刀剑,象征战争和惩罚。
- 眷兹:眷顾、关心。
- 苗民:比喻人民,年轻的草木。
- 戴天:共同承担责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典故,但其表现出的对皇权的尊崇和对百姓苦难的关切,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和民生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明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从诗作来看,他的诗风深受传统诗词的影响,擅长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对皇权的尊重。
创作背景
在明代,国家的兴衰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诗人在此背景下写作《皇告》,旨在表达人们对皇帝的期望,以及对苦难生活的哀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民生困境。
诗歌鉴赏
《皇告》是一首充满敬意和对现实关切的古诗。诗中运用庄重的语言,通过描绘皇帝的威仪和百姓的苦难,表现出对皇权的崇敬和对民生的忧虑。开篇的“八月至贵”,以时间作为切入点,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龙旂和龙幄的描写,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和神圣,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民众,表现出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嗟我贵庶,荼苦孰蠲”一句,流露出对民生困境的强烈同情。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皇恩如天,百姓如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以“黑齿发椎,执弩被毡”的形象,展现了百姓的辛苦与无奈,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皇帝长寿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皇帝的赞美,更是对民生苦难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至贵,其日载旸:强调八月的尊贵,阳光明媚。
- 龙旂既翔,龙幄既张:描绘皇帝的威仪,象征权力。
- 大小肃肃,乃于郊迎:官员们整齐肃穆,隆重迎接。
- 既召有众,播告在庭:召集人民,传达皇命。
- 皇皇恤命,罔不是将:皇帝的恩德宽广,谁敢不服从?
- 嗟我贵庶,荼苦孰蠲:感叹百姓生活艰难,苦难无以言表。
- 既加斧斨,屡罹凶年:经历战争和灾年,生活苦涩。
- 眷兹皇仁,如天如春:感念皇帝的恩德,像春天一样温暖。
- 如草斯植,莫不敷宣:比喻百姓如草,感恩于天。
- 蠢蠢苗民,浩浩炎边:描述人民的壮观,像炎热的边疆。
- 是俾是承,亦共戴天:奉命而来,承担共同责任。
- 黑齿发椎,执弩被毡:描绘百姓的艰辛与武装。
- 载歌且谣,皇帝万年:人们欢歌祝愿皇帝长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百姓比作草,表现出对皇恩的感激。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皇帝的尊敬与对民生困境的关怀,揭示了政治与民生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皇恩的感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旂:象征皇权与威严。
- 阳光:代表光明与希望。
- 草:象征百姓的脆弱与感恩。
- 刀剑:象征战争与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皇告》是谁写的?
A. 李白
B. 杜甫
C. 何景明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皇皇恤命”是什么意思?
A. 皇帝的威严
B. 皇帝的恩德
C. 皇帝的命令
D. 皇帝的职责 -
“如草斯植”这句中,草象征什么?
A. 皇权
B. 百姓
C. 生活
D. 战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皇告》: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但《皇告》更关注社会政治,反映出对皇权的尊敬与民生的关怀;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历史与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