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楼》
时间: 2025-01-09 00:2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雪楼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伏枕空林积雨开,
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
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
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
片影漂摇落酒杯。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林中,雨水积聚之后,刚刚露出一丝光色,我便情不自禁地登上高台。大清河环抱着孤独的城市,不断流转,长白山也邀请夕阳的余晖回归。无奈那嵇康生性懒散,难以理解陶渊明的归隐之情。又有谁能理解那浮云的意象,片片影子在酒杯中漂摇不定。
注释:
- 伏枕:趴在枕头上,指安静休息的状态。
- 空林:指空旷的森林,意在描绘环境的宁静。
- 大清河:指清澈的河流,象征着流动与变化。
- 长白山:指长白山,常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相关。
- 嵇生成:指古代著名的隐士嵇康,性情洒脱。
- 陶令:指陶渊明,代表归隐田园的诗人。
- 浮云意:指浮云所代表的虚无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0年,卒于1640年。他是明代著名的山水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白雪楼》创作于李攀龙游览白雪楼时,此时他正处于对人生哲理的沉思阶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人生哲学相结合,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白雪楼》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开头的“伏枕空林积雨开”,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森林之中,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旋因起色一登台”则点明了诗人因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象而激起的登高望远之情,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的中段,“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意象生动,描绘了水与山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的敏感。在此,诗人引入了嵇康与陶渊明这两位隐士,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漠。最后一联“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漂摇落酒杯”通过浮云与酒杯的结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哲思,留下了深邃的思考空间,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枕空林积雨开:描绘了在静谧的森林中,雨水积聚后,万物复苏的美好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旋因起色一登台:因看到雨后的新景象,诗人激动地登上高台,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向往。
- 大清河抱孤城转:描绘河水环绕孤城的情景,暗示着孤独与宁静。
- 长白山邀返照回:山的壮丽与夕阳的余晖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象。
- 无那嵇生成懒慢:提到嵇康的懒散性情,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无奈。
- 可知陶令赋归来:提到陶渊明,表明对归隐田园生活的认可和向往。
- 何人定解浮云意: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浮云象征着人生的虚幻。
- 片影漂摇落酒杯:酒杯中的影子漂摇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影比作人生的无常,表达深邃的哲理。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孤城转”和“返照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雪楼:象征着高洁与清雅的地方,反映诗人的理想生活。
- 浮云:象征人生的虚幻与无常,暗示哲学思考。
- 酒杯:代表生活的享受和对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白山”象征着: A. 孤独 B. 壮丽的自然 C. 隐士 D. 酒杯
-
“何人定解浮云意”主要探讨的是: A. 自然景色 B. 人生的无常 C. 诗人的情感 D. 归隐生活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山水之美及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攀龙与陶渊明的作品,前者更注重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关注内心的抒发,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攀龙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