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示众无分彼此》
时间: 2025-01-04 10:37: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示众无分彼此
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
参禅穷理,只要抱本返元初。
解得一中造化,便使三元辐辏,
宿疾普消除。屋舍既坚固,
始可立丹炉。炼还丹,全太极,
采玄珠。的端消息,
采将坎有补离无。
若也不贪不爱,
直下离声离色,
神气总归虚。
了达一切相,
赤子出神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讨论了道教、释教和儒家的三教,虽然它们的名称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相同的。参禅和探究道理,只要能够回归本源,便能理解宇宙的变幻。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真理,便能使三教的理念汇聚一处,消除心灵的各种病痛。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安定如房屋一般坚固时,才能够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丹药,达到完满的境界,采集到宇宙的精华。若能做到不贪恋、不执着,抛开外在的声音与色彩,心灵也就会归于虚无。最终,便能理解万物的本质,如同无邪的婴儿从神秘的庐舍中走出。
注释
- 道释儒:指道教、佛教和儒教。
- 三元辐辏:指三教的思想交汇融合。
- 宿疾:比喻内心的烦恼或执念。
- 丹炉:炼丹的地方,象征修炼的过程。
- 全太极:指达到宇宙的最高境界。
- 玄珠:象征智慧的结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元代著名诗人,擅长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哲学思想,诗风融合三教元素,强调内心的修养与探索。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民众对精神寄托有强烈需求。李道纯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三教思想的认同与融合,意在引导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对道教、佛教和儒教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全诗结构紧凑,语句流畅,蕴含丰富的哲理。诗中首先提到三教,强调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体现了作者对宗教和哲学的宽容态度。接着,作者提到“解得一中造化”,表示理解宇宙万象的关键在于回归本源,这种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与统一的追求。
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稳固时,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炼丹与采珠的意象则象征着修炼过程中的智慧与果实,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与自我完善的精神。
最后,作者提到“赤子出神庐”,揭示了纯真与无邪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平仄的技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情感深沉而内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名称不同,但其核心理念相同。
- 参禅穷理,只要抱本返元初:通过禅宗的修行,探求真理,关键在于回归本源。
- 解得一中造化,便使三元辐辏:掌握了宇宙的真理,三教的思想自然会汇聚。
- 宿疾普消除:内心的烦恼和执念会随之消散。
- 屋舍既坚固,始可立丹炉:内心安定后,才能进行修炼。
- 炼还丹,全太极,采玄珠: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丹药,达到宇宙的完美境界。
- 若也不贪不爱:如果不再贪恋与执着。
- 直下离声离色,神气总归虚:放下外在的声音与色彩,内心归于虚无。
- 了达一切相,赤子出神庐:理解万物的本质,如同纯真的婴儿走出神秘的庐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炼还丹,全太极”,比喻修炼的过程与目标。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道教、佛教与儒教的思想融合,强调内心修炼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智慧与纯真,反映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三教:象征着不同的思想体系,反映文化的多元性。
- 丹炉:象征着内心修炼与求取智慧的地方。
- 玄珠:象征着智慧的结晶,代表追求真理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调歌头》所讨论的三教是指哪三种?
- A. 道教、基督教、佛教
- B. 道教、佛教、儒教
- C.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 D. 佛教、儒教、道教
-
诗中提到的“赤子出神庐”是什么意思?
- A. 人生的初始
- B. 追求名利
- C. 追求知识
- D. 追求权力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李道纯的《水调歌头》在主题上均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李道纯则强调内心的修炼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道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