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次朱希真三阕 其二》

时间: 2025-01-21 10:43:03

对景不妨头白,逢春且放眉开。

莫教闲事恼心怀。

容忍些儿何碍。

尘土难寻道侣,山林应属奇才。

朱衣翠袖两边排。

不似柴门自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景不妨头白,逢春且放眉开。
莫教闲事恼心怀。容忍些儿何碍。
尘土难寻道侣,山林应属奇才。
朱衣翠袖两边排。不似柴门自在。

白话文翻译:

对着眼前的景色,头发白了也无妨,春天来了就放开眉头欢笑吧。
不要让闲事烦扰了心怀,忍耐一些又有什么妨碍呢?
在尘世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而在山林间应该能遇到奇才。
两边穿着红衣翠袖的人排成行,显得不如柴门那样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对景:面对眼前的景色。
  • 头白:头发已经白了,象征年老。
  • 闲事:指琐碎的事情。
  • 容忍:宽容、忍耐。
  • 尘土:指世俗、世间的事物。
  • 道侣: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伴侣。
  • 奇才:才华出众的人。
  • 朱衣翠袖:指穿着红色衣服、绿色袖子的贵人或文人。

典故解析:

  • 柴门:指普通人的生活,与富贵人家的生活形成对比,强调生活的简单与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0-1559),字彬,号梅溪,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广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常面临政治斗争和社会浮躁,夏言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和对自然的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 次朱希真三阕 其二》是一首充满生活智慧的诗。诗人以对景的方式,抒发了对生活的看法和哲理。开篇的“对景不妨头白”,传达了诗人对年老与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鼓励自己和他人放下烦恼,享受生活的美好。

“莫教闲事恼心怀”,这一句则表达了对琐事的无所谓态度,强调心灵的宁静与宽容。诗人认为,忍耐一些小事并不会妨碍内心的自由和快乐。接下来的两句“尘土难寻道侣,山林应属奇才”,则展现了诗人对志同道合的渴望,认为在喧嚣的尘世中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唯有在山林之间,才能遇到那些有志之士。

最后两句“朱衣翠袖两边排。不似柴门自在”则通过对比,揭示了名利生活的繁华与内心的束缚,诗人更向往的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自在生活。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夏言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对景不妨头白:面对美景,头发白了也无妨,表明对年老的接受。
  2. 逢春且放眉开:春天来了,放开眉头,享受生活。
  3. 莫教闲事恼心怀:不应让琐事困扰心灵,表现出一种洒脱。
  4. 容忍些儿何碍:宽容一些小事,对心境没有妨碍。
  5. 尘土难寻道侣:在世俗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6. 山林应属奇才:在山林中更容易遇到才华出众的人。
  7. 朱衣翠袖两边排:描写身着华丽的贵人,暗指名利。
  8. 不似柴门自在:与柴门的简单自在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朱衣翠袖”与“柴门自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作山林与尘土,强调境界的高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自然的亲密,反映了对名利的超然与对真挚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尘土:象征世俗琐事。
  • 山林:象征自然与宁静。
  • 朱衣翠袖:象征名利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对景不妨头白”,意思是: A. 年纪大了就不应该出门
    B. 年纪大了也可以享受生活
    C. 年纪大了就不能看景色
    D. 年纪大了就要放弃追求

  2. “容忍些儿何碍”中“容忍”的意思是: A. 忍让
    B. 忍耐
    C. 忽视
    D. 容许

  3. 诗中提到的“柴门”象征着: A. 富贵
    B. 自在与朴素
    C. 繁华
    D. 忙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夏言的《西江月》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上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内心的独白与孤独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讲》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