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倪瓒
参差玉。
笙声暮起瑶台曲。
瑶台曲。
轻风香浸,夜凉肌粟。
黄云巧缀飞霞绿。
清吟未断秋霖续。
秋霖续。
恐辜花意,倒尊中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笙乐声在瑶台上响起,轻盈的风中带着花香,夜凉如水,令人感到阵阵寒意。黄云点缀着飞舞的彩霞,清丽的歌声与秋天的细雨交织在一起,似乎没有停歇。诗人担心这美丽的景色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酒杯中的酒也似乎因花意而变得更加醇厚。
注释:
- 参差玉:形容玉器错落有致,寓意美好。
- 笙声:古乐器笙的声音,常用于宴会和庆典。
- 瑶台曲:指瑶台上演奏的乐曲,瑶台为传说中的美丽仙境。
- 轻风香浸:轻风中弥漫着花香。
- 肌粟:因寒意而起的鸡皮疙瘩。
- 黄云巧缀:黄云像艺术品一样装饰着天空。
- 清吟:清晰的吟唱。
- 秋霖:秋天的细雨。
- 辜花意:辜负了花的情意。
- 倒尊中醁:倒酒入杯,酒液醇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1301-1374),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忆秦娥》是倪瓒在一个秋夜的游玩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体验。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一首描绘秋夜美丽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参差玉”一语,便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优雅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接着,笙声的悠扬与瑶台曲的轻快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
“轻风香浸,夜凉肌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清新与寒意,诗人通过感官的细腻描写,使读者感受到那份微凉和香气的交融,仿佛在诉说着秋夜的故事。而“黄云巧缀飞霞绿”则以色彩丰富的意象将夜空的绚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恐辜花意,倒尊中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失落与惆怅,最终以对美酒的寄托来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参差玉:用“玉”来象征美丽,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笙声暮起瑶台曲:笙声在傍晚响起,营造出一种悠扬的音乐氛围。
- 轻风香浸,夜凉肌粟:轻风带来花香,夜晚的凉意让人不禁打寒颤。
- 黄云巧缀飞霞绿:黄云如同装饰品点缀在空中,描绘出美丽的天空。
- 清吟未断秋霖续:清晰的吟唱与秋天的细雨交织,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恐辜花意,倒尊中醁:担心花的意境被辜负,酒中情感愈加醇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进行对比,如“参差玉”比喻美丽的事物。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恐辜花意”。
- 对仗:使用对称的结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如“轻风香浸,夜凉肌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情感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象征美与珍贵。
- 笙声:代表音乐与欢愉。
- 瑶台: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境地。
- 黄云:象征秋天的变化与多彩。
- 秋霖: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无常。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丰富了情感的表达,也增添了整体的美感和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笛
B. 笙
C. 琵琶 -
“轻风香浸”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酒香
B. 花香
C. 食物香 -
诗人担心什么被辜负? A. 花的情意
B. 酒的味道
C. 音乐的旋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美丽的夜晚与情感的思考。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涉及到对夜晚和自然的描写,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倪瓒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倪瓒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与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作品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