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一 闺怨
罗袖湿。坐到窗儿黑。
唧唧。懒学木兰当户织。
然脂磨瘦画眉墨。
粉纸开奁觅。
笔笔。写出相思闻叹息。
白话文翻译:
忆秦娥 其一 闺怨
我湿漉漉的罗袖,坐到窗前天色已黑。
唧唧的虫鸣声中,我懒得像木兰一样在门前织布。
那脂粉将我磨得消瘦,画眉和墨水都用得少。
在粉色的纸上打开匣子,
一笔一笔地写下我对你的相思和叹息。
注释:
- 罗袖:轻薄的丝织衣袖,象征着女子的柔美和娇弱。
- 窗儿黑:窗外天色已暗,暗示孤独和怅惘。
- 木兰:指的是花木兰,在家中替父从军的故事,象征着女性的坚韧和责任。
- 然脂磨瘦:脂粉使我更加消瘦,表现出闺中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憔悴的状态。
- 粉纸:用来写字的纸,象征着情感的倾诉。
典故解析:
“木兰当户织”出自《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女性在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该典故在这里用来彰显诗人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思考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女性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诗人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和对个人情感的压抑影响,表达了女性在闺房中的孤独和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 其一 闺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思念情人时的孤独与无奈。首句“罗袖湿”即刻营造出一种湿润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忧伤。接着,诗人通过“坐到窗儿黑”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加深,窗外的黑暗与内心的阴郁形成鲜明对比。
“唧唧”声的引入,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哀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诗人在这里选择不去学习木兰的坚韧,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表现出一种懒惰而无奈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作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后半部分通过“然脂磨瘦画眉墨”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憔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爱恋对人的影响。最后一句“笔笔写出相思闻叹息”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念,叹息的情感显得格外沉重,令人心痛。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充分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强,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罗袖湿”:描写诗人的衣袖因情感所致的湿润,象征着内心的愁苦。
- “坐到窗儿黑”:时间的推移,加深了孤独感。
- “唧唧”:虫鸣声,衬托出夜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
- “懒学木兰当户织”:表达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无奈与拒绝。
- “然脂磨瘦画眉墨”:体现了因思念而消瘦的情感状态。
- “粉纸开奁觅”:打开纸匣,寻找倾诉之物,象征情感的表达。
- “笔笔写出相思闻叹息”:用笔记录思念,情感在纸上流露。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罗袖湿”比喻内心的愁苦。
- 拟人:虫鸣声“唧唧”似乎在诉说诗人的思念。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女性在爱情中所遭遇的孤独与无奈,表现了对传统角色的思考及对爱情的渴望和期盼。
意象分析:
- 罗袖: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 窗:隔绝的空间,暗示孤独。
- 虫鸣:静谧的环境,衬托思念。
- 脂粉:美丽的代价,象征心灵的苦楚。
- 纸:情感的倾诉与记录。
互动学习: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木兰”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花木兰
C. 王昭君
D. 貂蝉 -
填空:首句“罗袖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__。
-
判断题:该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喜悦。
正确 / 错误
答案:
- B
- 愁苦
- 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
诗词对比: 比较樊增祥的这首《忆秦娥 其一 闺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探讨了女性在情感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显得细腻而富有音乐感,而樊增祥则通过直接的描写展现了更为沉重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