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时间: 2025-01-14 11:46:32

愁如缕,谁家落日敲秋杵。

敲秋杵,淡烟衰柳,故人何处。

别来每恨关山阻,征鸿影落芙蓉渚。

芙蓉渚,短蓬孤棹,几声疏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作者: 王达善 〔明代〕

愁如缕,谁家落日敲秋杵。
敲秋杵,淡烟衰柳,故人何处。
别来每恨关山阻,征鸿影落芙蓉渚。
芙蓉渚,短蓬孤棹,几声疏雨。

白话文翻译

愁绪如缕般细腻,哪一家的落日正在敲打秋天的杵声呢?
敲打着秋杵,淡淡烟雾弥漫,衰败的柳树,故人又在何方呢?
自从别离后,每每怨恨那遥远的关山阻隔,
征鸿的影子落在芙蓉的水滩上。
在那芙蓉水滩上,短小的蓬草孤零零地撑着小舟,
偶尔传来几声稀疏的雨声。

注释

  • 愁如缕:形容愁苦如细线般缠绕。
  • 秋杵:秋天的杵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淡烟: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衰柳:衰败的柳树,象征着凋零和离别。
  • 关山阻:指山川阻隔,表达了思念的痛苦。
  • 征鸿:指远飞的鸿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孤独。
  • 芙蓉渚:芙蓉花盛开的水滩,代表美丽而又孤独的环境。
  • 短蓬孤棹:短小的蓬草和孤独的小船,渲染出孤独的情景。
  • 疏雨:稀疏的雨,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达善,明代诗人,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多描写思乡、离别等主题,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作者思念故人、感怀离别之时。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离别无奈的感慨,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人们日益增多的离散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一首充满思乡和离别情感的词作。全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开篇“愁如缕”便将读者引入一种细腻的愁苦中,接着“谁家落日敲秋杵”,则通过日落时分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

“淡烟衰柳,故人何处”一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凋零,衰柳的意象更增添了离别的悲伤。诗人在这幅秋景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凋零,更是与故人的距离和思念。接下来的“别来每恨关山阻”,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表达了因地理的阻隔而产生的苦恼。

最后,诗人以“芙蓉渚,短蓬孤棹,几声疏雨”结尾,描绘出一个孤独的画面,短蓬草与孤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而“几声疏雨”则是对孤独的进一步渲染,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和情感。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如缕:开头以“愁如缕”引入,表现愁绪的细腻与缠绵。
  2. 谁家落日敲秋杵:落日的敲打声与秋天的情景交织,暗示时间的流逝。
  3. 淡烟衰柳,故人何处:描绘秋天的景象,进一步加深对故人的思念。
  4. 别来每恨关山阻:表达因遥远的山川阻隔而产生的怨恨。
  5. 征鸿影落芙蓉渚:鸿雁的身影象征离别,芙蓉渚则增添了美感。
  6. 短蓬孤棹,几声疏雨:孤舟与疏雨的意象,渲染了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如缕”,将愁苦比作细线,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敲秋杵”,赋予自然界的声音以人性化的表现。
  • 对仗:如“淡烟衰柳,故人何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通过秋天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凋零。
  • :多用以表达离别与愁苦。
  • 鸿雁:常象征离别和思念。
  • 细雨: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滋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愁如缕”中的“缕”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细线
    • C. 一种情感
    • D. 一种声音
  2. 诗中提到的“关山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思念的痛苦
    • C. 友谊的永恒
    • D. 旅行的乐趣
  3. “几声疏雨”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 A. 欢快
    • B. 怨恨
    • C. 孤独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王达善的《忆秦娥》都表达了思念与离别的情感,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而王达善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孤独感和时光的无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