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一 伤别词》

时间: 2025-01-19 14:49:23

伤离别。

长亭短堠相连接。

相连接。

怜他今夜,断云残月。

此时此恨和谁说。

角声吹变江城色。

江城色。

珠帘慵卷,晓寒侵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一 伤别词》
作者: 宁调元

伤离别。长亭短堠相连接。相连接。怜他今夜,断云残月。
此时此恨和谁说。角声吹变江城色。江城色。珠帘慵卷,晓寒侵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长亭和短堠相连,彼此相连。可怜今夜,只有断断的云和残月。我心中的愁苦,此时此刻又能向谁倾诉呢?角声响起,仿佛将江城的色彩改变。江城的颜色也因此变得朦胧。珠帘懒得卷起,清晨的寒气透骨而入。


注释

  • 长亭短堠:长亭指长长的亭子,短堠指小的码头,二者相连,象征着离别的地点。
  • 怜他:怜惜、同情的意思。
  • 断云残月:形容夜晚的景象,云层断断续续,月亮也不完整。
  • 此时此恨:此时的愁苦与恨意。
  • 角声:指号角声,通常与离别、战争有关。
  • 江城色:指江城的颜色,象征着离愁别绪的氛围。
  • 珠帘慵卷:珠帘懒得卷起,表达了诗人不愿动的懒惰心情。
  • 晓寒侵骨:清晨的寒冷透入骨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清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其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诗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与离别的痛苦。诗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忆秦娥 其一 伤别词》在情感表达上极具感染力。词的开头便以“伤离别”直切主题,简洁明了。长亭短堠的描写,不仅为场景设定了基调,更暗示了离别的苦涩。接着,词人以“怜他今夜,断云残月”展现出孤独的夜晚,心境的凄凉与不安。此时的断云与残月,恰似词人心中的恨意与愁苦,无法与人倾诉,内心的孤寂愈发显现。

“角声吹变江城色”一句,角声不仅是离别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催化剂,改变了周围的氛围,仿佛整个江城都在因离别而失去生气。最后“珠帘慵卷,晓寒侵骨”则用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结束,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与沉重,寒冷的清晨象征着未来的孤寂与不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将离别的痛苦传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伤离别:直接表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
  2. 长亭短堠相连接:描绘离别的场所,表达出离别的沉重。
  3. 怜他今夜,断云残月:表现出诗人心中对今夜孤独的怜惜,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4. 此时此恨和谁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愁苦无法倾诉。
  5. 角声吹变江城色:角声的响起改变了周围的环境,暗示离别的影响。
  6. 珠帘慵卷,晓寒侵骨:身心俱疲,清晨的寒气象征着离别后的孤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断云残月”比喻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对仗:长亭短堠、角声江城色,形成了和谐的对仗。
  • 拟人:将“珠帘慵卷”赋予了感情,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与反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离别不仅带来身体的分隔,更带来了心灵的孤独,使得人们在思念中感受到深深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短堠:象征离别的地方,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断云残月:象征孤独和愁苦的景象,传达出内心的失落。
  • 角声:离别的象征,带有悲凉色彩。
  • 珠帘:象征着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
  • 晓寒:象征着离别后的沉重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忆秦娥 其一 伤别词》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D. 安宁

  2. “角声吹变江城色”中“角声”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
    C. 战争
    D. 友情

  3. “珠帘慵卷,晓寒侵骨”描述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温暖的早晨
    B. 忧伤的清晨
    C. 喧闹的夜晚
    D. 幸福的时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情感细腻,运用意象丰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象征离别的感伤,情感深沉。

两者都以离别为主题,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丰富了离别的诗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离别情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