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公安平相,雅识极渊永。
惓惓闵无告,扣陛日有请。
格君古不易,虑国存要领。
纷然土木兴,始悟先几炳。
白话文翻译:
李公在朝廷上平易近人,才智深厚而悠久。
我忧心忡忡,却无处倾诉,只能在日常中向您请教。
治理国家的原则古老而不易,必须仔细思考国家存亡的重要。
纷繁的土木工程兴起,我才开始明白先贤的智慧。
注释:
- 李公:指李文靖公,是当时的官员,受人尊重。
- 安平相:形容他在政治上的风度,和蔼可亲。
- 雅识:高雅的学识。
- 惓惓:忧虑、焦虑的样子。
- 扣陛日:向皇帝请示、请求的意思。
- 格君:治理国家的原则。
- 存要领:关乎国家存亡的要点。
- 纷然:形容事物复杂、繁多。
- 土木兴:指兴起的建筑工程。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格君古不易”可以理解为古代治理国家的理念与原则,强调古代智者的智慧在现代仍然适用。诗中提到的土木兴起,反映了明代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生卒年不详),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当时的文人交往密切,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正直的品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方孝孺在诗中表达了对李文靖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切思考,展现出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宋五公 其一 李文靖公》是一首充满敬仰与忧虑的诗作。诗中,方孝孺通过对李公的描绘,表现了他对高尚品德与才能的赞美。李公的“安平相”和“雅识”不仅说明了其人格魅力,也暗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智慧与能力。诗人的“惓惓闵无告”则展现了他作为个体的无奈与焦虑,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并不少见,显示了文人对社会动荡的敏感。
紧接着,诗中提到的“格君古不易”,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治国理政理念的认同与重视。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国家的安稳依赖于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实践。而“纷然土木兴”则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思,随着社会的变化,诗人意识到先贤们的智慧仍需被继承与发扬。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李文靖公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公安平相:李公在朝廷上和蔼可亲,体现了其亲民的风范。
- 雅识极渊永:李公的学识深厚且持久,显示其博学之才。
- 惓惓闵无告:我心中焦虑,却没有人可以倾诉,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扣陛日有请:我只能向您请教,显示出对李公的依赖与尊重。
- 格君古不易:治理国家的原则古老而不易,强调了传统智慧的重要性。
- 虑国存要领:必须认真思考国家生存的要点,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纷然土木兴:随着建筑工程的繁多,反映出社会的发展。
- 始悟先几炳:我开始领悟古人的智慧,显示出对历史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平相”与“雅识”,运用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 比喻:通过“土木兴”比喻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 排比:通过列举表达对李公的赞美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贤者李文靖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诗中既有对个人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分析:
- 李公:象征着理想中的治国者,代表了智慧与仁德。
- 安平: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民众的安乐,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 古不易:代表着传统智慧与治理理念的传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
- 土木兴:象征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暗示着潜在的社会问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公在诗中被描绘成怎样的人物? A. 贫穷无知
B. 和蔼可亲,才智深厚
C. 专横暴虐 -
诗中“惓惓”一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无奈与焦虑
C. 喜悦 -
“纷然土木兴”指的是什么? A. 经济繁荣与建筑发展
B. 战争与破坏
C. 文化衰退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方孝孺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关注,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个体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而方孝孺则更加关注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历史传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方孝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