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潼关不下山僧》
时间: 2025-01-01 14:0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潼关不下山僧 李远 〔唐代〕 与君同在苦空间,君得空门我爱闲。 禁足已教修雁塔,终身不拟下鸡山。 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白话文翻译:
和你一同在这苦难的世界中,你选择了空门修行,而我则爱着闲适的生活。 你已经禁足在雁塔中修行,终身不打算离开鸡山。 从窗户中遥望三千世界,躺在枕上斜看百二关。 一杯香茗后我们就要分别,像随风飘转的蓬草和流水,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注释:
- 空门:佛教的别称,指脱离世俗的修行。
- 禁足:指僧人不出山门,专心修行。
- 雁塔:指高僧修行的塔,象征修行之地。
- 鸡山:可能指某座山,具体不详,象征僧人的修行地。
- 三千界:佛教术语,指宇宙中的一切世界。
- 百二关:指众多的关隘,这里可能指潼关。
- 香茗:指茶。
- 转蓬流水: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潼关遇到一位不愿下山的僧人后所作,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李远在潼关旅行时,遇到了一位坚守修行、不愿下山的僧人,从而引发了他对修行与闲适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对自己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与君同在苦空间”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环境的认同,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君得空门我爱闲”则进一步对比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诗人的闲适生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后几句通过对僧人修行场景的描绘,如“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专注修行的境界。最后两句“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则表达了诗人对分别的不舍和对未来归期的期待,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君同在苦空间”: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僧人共同处于苦难的世界中。
- “君得空门我爱闲”:对比僧人选择修行(空门)和诗人选择闲适生活。
- “禁足已教修雁塔”:描述僧人已经禁足在雁塔中修行。
- “终身不拟下鸡山”:表明僧人终身不打算离开修行地。
- “窗中遥指三千界”:描绘僧人从窗户遥望宇宙的景象。
- “枕上斜看百二关”:描述僧人躺在枕上斜看众多关隘。
- “香茗一瓯从此别”:表达诗人与僧人分别时的情景。
- “转蓬流水几时还”: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不知何时能回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君得空门我爱闲”对比僧人和诗人的生活选择。
- 象征:“雁塔”象征修行之地,“鸡山”象征僧人的修行地。
- 比喻:“转蓬流水”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比修行生活与闲适生活,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分别的不舍和对未来归期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佛教修行。
- 雁塔:象征修行之地。
- 鸡山:象征僧人的修行地。
- 三千界:象征宇宙中的一切世界。
- 百二关:象征众多的关隘。
- 香茗:象征分别时的情景。
- 转蓬流水: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得空门我爱闲”一句,表达了什么对比? A. 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B. 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诗人的苦难生活 C. 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诗人的世俗生活 D. 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诗人的漂泊生活
-
“禁足已教修雁塔”中的“禁足”是什么意思? A. 禁止外出 B. 禁止说话 C. 禁止思考 D. 禁止修行
-
“窗中遥指三千界”中的“三千界”是什么意思? A. 三千个世界 B. 宇宙中的一切世界 C. 三千个关隘 D. 三千个修行地
-
“转蓬流水几时还”中的“转蓬流水”比喻什么? A. 漂泊不定的生活 B. 固定的修行生活 C. 闲适的生活 D. 苦难的生活
答案:
- A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远的《赠潼关不下山僧》: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观,而李远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僧人的修行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文学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