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时间: 2025-01-04 10:22:05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

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李远 〔唐代〕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李远闲坐时听王氏讲述归州,他曾到过昭君庙游览。自古以来,旅人多有怨恨,至今乡土上仍充满风流韵事。泉水如同珠泪般滴在台阶上,花儿像红妆一样布满河岸,带着愁绪。河畔还残留着翠眉的模样,有时新月靠近帘钩。

注释: 字词注释:

  • 献之:李远的字。
  • 归州:地名,今湖北省归县。
  • 昭君庙:纪念王昭君的庙宇。
  • 风流:这里指流传的故事和传说。
  • 珠泪:比喻泉水滴落如泪珠。
  • 红妆:比喻花朵盛开如妆。
  • 翠眉:指王昭君的眉形。

典故解析:

  • 昭君庙:王昭君是汉代美女,因和亲政策被嫁到匈奴,后世为她建庙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此诗通过听王氏讲述归州昭君庙的经历,表达了对历史和传说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李远听王氏讲述归州昭君庙的故事后,感慨于昭君的传说和历史,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人的怀念。诗中“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比作珠泪,花朵比作红妆,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庙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昭君的悲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美人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诗人闲坐听王氏讲述归州,引出昭君庙的话题。
  • 第二句:诗人曾亲自到过昭君庙,增加了诗的真实感。
  • 第三句:自古以来,旅人多有怨恨,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第四句:至今乡土上仍充满风流韵事,指的是昭君的传说仍在流传。
  • 第五句:泉水如珠泪滴在台阶上,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庙的景象。
  • 第六句:花儿像红妆一样布满河岸,带着愁绪,隐喻了昭君的悲情。
  • 第七句:河畔还残留着翠眉的模样,指的是昭君的形象仍在人们心中。
  • 第八句:有时新月靠近帘钩,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如珠泪”、“花似红妆”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拟人:如“花似红妆满岸愁”,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昭君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人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泪:比喻泉水,形象地描绘了昭君庙的景象。
  • 红妆:比喻花朵,隐喻了昭君的悲情。
  • 翠眉:指昭君的眉形,象征了昭君的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泉如珠泪侵阶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昭君庙”是为了纪念谁? A. 王昭君 B. 李远 C. 王氏 答案:A

  3. 诗中“花似红妆满岸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绪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李远的《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边塞的忧虑,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