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元州画赠素安联床夜话图》
时间: 2025-01-08 21:5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余山阁洗炎嚣,绛烛频烧。
故人住近携琴至,岂烦折简相邀。
新瓮景山斟酌,小团鸿渐烹调。
画檐风动响芭蕉,梧竹翛翛。
石床凉思清肌骨,纨扇都抛。
辨马极谈申旦,闻鸡起舞中宵。
白话文翻译
雨后山阁洗净了炎热的喧嚣,红烛频频点燃。
老朋友住得不远,带着琴来到,何必再烦恼用简书邀请呢?
新酒斟满了景山的美酒,小团体里鸿渐正在烹调美味。
画檐下的风吹动了芭蕉,梧竹轻轻摇曳。
石床上凉意袭来,思绪清晰如肌骨,手中的纨扇也抛开了。
谈论马事直到天亮,听见鸡鸣时分便起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炎嚣:炎热的喧嚣,形容夏日的热闹场景。
- 绛烛:红色的蜡烛,常用来照明或在夜晚营造气氛。
- 携琴至:带着琴来到,这里指朋友带琴来聚会。
- 折简:用简牍(竹简、纸简)发送邀请,指代发出邀请的方式。
- 斟酌:斟酒,表示品尝、享受美酒。
- 鸿渐:指的是鸿雁,这里可能指代一位朋友或美味的食物。
- 翛翛:形容竹子的轻盈摇曳。
- 辨马:讨论马事,这里可能是指一种闲聊的方式。
- 申旦:指的是深夜,申时(晚上9点到11点)和旦时(早上5点到7点)。
典故解析
此诗在描写山阁夜话的场景中,表现出古人对宴饮、交友的重视,表达了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文中提到的“携琴”和“辨马”等,体现出文人雅士的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年,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山水、交友、宴饮等雅趣,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常带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雨后的夜晚,作者与友人在山阁中畅谈,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宁静的夜晚,作者与故人共聚,享受音乐、美酒和轻松的谈话,其间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诗中的意象如“雨余山阁”、“绛烛频烧”不仅呈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清新。与友人携琴共饮,不再拘泥于繁杂的礼节,而是亲密无间的交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诗中“画檐风动响芭蕉,梧竹翛翛”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风吹动芭蕉和竹子,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美感。随后,作者在“石床凉思清肌骨”中感受到夜晚的凉爽,思绪清晰,抛开了烦恼,显示出文人独特的洒脱。
整首诗以轻松的谈话为主线,末尾提到“闻鸡起舞”,更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呼唤人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享受友谊与乐趣。这种境界让人向往,也反映了明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余山阁洗炎嚣:雨后的山阁,洗净了夏日的炎热与喧闹。
- 绛烛频烧:点燃红蜡烛,增添夜晚的温馨氛围。
- 故人住近携琴至:老朋友住得不远,带着琴来聚会。
- 岂烦折简相邀:何必再用简书邀请呢,意指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
- 新瓮景山斟酌:新酒斟满了山景,享受美好的酒宴。
- 小团鸿渐烹调:小团体中,鸿雁(或指友人)正在烹调美味。
- 画檐风动响芭蕉:画檐下的风吹动芭蕉,传出声响。
- 梧竹翛翛:梧竹轻轻摇曳,营造出悠然的氛围。
- 石床凉思清肌骨:石床上凉意袭来,思绪清晰。
- 纨扇都抛:手中的纨扇也不再挥动,表现出放松的状态。
- 辨马极谈申旦:讨论马事情至深夜。
- 闻鸡起舞中宵:听到鸡鸣,便起身舞动,表现出积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后的环境比作洗净的心灵,传达出清新之感。
- 拟人:风动芭蕉,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动感。
- 对仗:如“石床凉思”与“纨扇都抛”,形成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文人对友谊、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阁:象征隐逸与高雅的生活。
- 绛烛:象征温暖的氛围与夜晚的宁静。
- 琴:象征文人雅趣与艺术的追求。
- 新酒:象征美好的生活情趣与享受。
- 芭蕉与竹子:象征自然的美与宁静的环境。
- 石床:象征简朴与清凉的思考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彭年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绛烛”指的是什么?
A. 白色蜡烛
B. 红色蜡烛
C. 绿色蜡烛
D. 蓝色蜡烛 -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A. 听到鸡鸣就起床
B. 看到鸡就跳舞
C. 早晨起床唱歌
D. 吃鸡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彭年的《风入松》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念,但彭年更侧重于友谊与欢聚的情景,而杜甫则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精华选》
- 《诗词欣赏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