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春夜阑》

时间: 2024-12-31 04:22:23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春夜阑 毛文锡 〔唐代〕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白话文翻译

春夜将尽,心中恨意切切,花丛外传来子规在月下的啼鸣。 看不见心上人,梦境也难以依靠,只有红纱灯笼发出微弱的光。 偏偏在这美好的时节怨恨离别,庭院中的丁香花结满了愁绪。 夜雾散去,晨霞初现,梁间的双燕自由飞翔。

注释

  • 春夜阑:春夜将尽。
  • 春恨切:春夜的恨意深切。
  • 子规:杜鹃鸟,常在春夜啼鸣,声音凄切。
  • 红纱一点灯:指红纱灯笼发出微弱的光。
  • 丁香千结:丁香花的花蕾紧密,象征愁绪。
  • 宵雾散:夜雾散去。
  • 晓霞晖:晨霞的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文锡,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婉约、含蓄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通过子规的啼鸣、红纱灯的微光、丁香花的结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怨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的“春恨切”和“偏怨别”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春夜阑,春恨切”直接表达了春夜将尽时的深切恨意,而“花外子规啼月”则通过子规的啼鸣增添了凄凉的氛围。后句“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则进一步以红纱灯的微光象征孤独与无助。诗的下半部分通过“丁香千结”和“梁间双燕飞”形成对比,前者象征愁绪,后者则象征自由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夜阑,春恨切:春夜将尽,诗人心中的恨意深切。
  2. 花外子规啼月:花丛外,子规在月下啼鸣,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3. 人不见,梦难凭:看不见心上人,梦境也难以依靠。
  4. 红纱一点灯:只有红纱灯笼发出微弱的光,象征孤独与无助。
  5. 偏怨别,是芳节:偏偏在这美好的时节怨恨离别。
  6. 庭下丁香千结:庭院中的丁香花结满了愁绪。
  7. 宵雾散,晓霞晖:夜雾散去,晨霞初现。
  8. 梁间双燕飞:梁间的双燕自由飞翔,象征自由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子规啼月”中的子规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象征:“红纱一点灯”象征孤独与无助,“丁香千结”象征愁绪。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怨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凄凉与哀愁。
  • 红纱灯:象征孤独与无助。
  • 丁香花:象征愁绪。
  • 双燕:象征自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规啼月”中的子规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凄凉 C. 希望 D. 孤独

  2. “红纱一点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光明 B. 孤独 C. 温暖 D. 希望

  3. 诗的最后一句“梁间双燕飞”象征什么? A. 凄凉 B. 自由 C. 愁绪 D. 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春夜的雨景表达喜悦之情。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春夜的景象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毛文锡的《更漏子·春夜阑》:前者表达喜悦,后者表达怨恨,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毛文锡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详细的诗词鉴赏和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