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逐凉》

时间: 2025-01-19 15:32:11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

黄犬引迎骑马客,

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畔逐凉
风清泉冷竹修修,
三伏炎天凉似秋。
黄犬引迎骑马客,
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
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
只应林下与滩头。

白话文翻译:

在清风习习、泉水冰凉的竹林旁,三伏炎热的夏天竟似秋天般凉爽。黄犬在前引领骑马的客人,青衣的渔夫将钓鱼的小舟扶下水。自己脸色衰老,自觉适合在此悠闲地坐着,脚步蹒跚,谁还能远游呢?想必此生终将老去,便应选择在林间和水边度过余生。

注释:

  • 逐凉:追逐凉意,感受清凉的意思。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 黄犬:指一只黄色的狗,通常作为迎宾之犬。
  • 青衣: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通常指渔夫或与水有关的人。
  • 衰容:指衰老的容貌。
  • 蹇步:指行动缓慢,步履蹒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风通俗易懂,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尤以“新乐府”运动闻名。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作品常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池畔逐凉》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蜀地任职期间,感受到自然的清凉和生活的安逸,想要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池畔逐凉》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中描绘了一个凉爽的池畔环境,清风、凉泉、修竹构成了一个恬静的夏日场景。诗的开头以“风清泉冷竹修修”描绘出清凉的氛围,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接着,黄犬和青衣的出现,展现出生活的气息与人情的温暖,仿佛在欢迎过路的客人,渔夫的安静与闲适则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衰老的容颜让他更渴望安静的生活,选择在林下和滩头结束自己的一生。尽管岁月无情,但他在此刻却能享受到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老年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清泉冷竹修修:描绘了一个清风拂面、泉水凉爽的竹林环境,营造出清凉的夏日氛围。
  2. 三伏炎天凉似秋:在炎热的三伏天,环境却清凉如秋,展现出自然的妙处。
  3. 黄犬引迎骑马客:黄犬迎接骑马的客人,表现出乡村生活的朴素与温暖。
  4. 青衣扶下钓鱼舟:渔夫帮助客人下钓鱼的小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5. 衰容自觉宜闲坐:自觉年纪已大,适合悠闲地坐着,反映出对生活状态的认同。
  6. 蹇步谁能更远游:年迈之人行走缓慢,暗示着对远游的无奈与现实的接受。
  7. 料得此身终老处:想到自己终将在此地老去,表现出对归属感的思考。
  8. 只应林下与滩头:选择在林间和水边度过余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清泉冷”与“黄犬引迎”,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
  • 比喻:将炎热的夏天比作凉爽的秋天,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将黄犬和青衣赋予人类情感,增添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安逸的生活,表达了白居易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了他在晚年时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清新,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
  • :代表生命之源,清凉的泉水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 :象征坚韧与品格,竹子在炎热中依然挺拔,寓意着高洁的志向。
  • :象征忠诚与友好,迎接客人体现了人情味。
  • :象征出行与人生的旅途,渔舟则代表着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池畔逐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黄犬”代表什么?
    A. 迎接的狗
    B. 一种鱼
    C. 一位渔夫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状态的向往?
    A. 远游
    B. 宁静
    C. 奔波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及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两者都体现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隐逸与自由。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