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时间: 2024-09-19 21:12:09

相逢俱叹不闲身,直日常多斋日频。

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白居易

相逢俱叹不闲身,
直日常多斋日频。
晓鼓一声分散去,
明朝风景属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相遇时,我们都感叹自己身不由己,
整日里常常是斋戒的日子频繁。
晨鼓敲响,大家纷纷散去,
明天的美景又将归属给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逢:相遇、见面。
  • :叹息、感叹。
  • 不闲身:意指身不由己,难以自由。
  • 直日:指整天、整日。
  • 斋日:指斋戒的日子。
  • 晓鼓:清晨时分的击鼓声。
  • 分散:离开、散去。
  • 风景:自然景色。
  • :归属于。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斋日”暗示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常以斋戒修身为重,表现出一种清净自守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注社会民生而著称。其诗作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与友人元奉礼同宿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相逢的场景为起点,紧接着表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通过“相逢俱叹不闲身”,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感,仿佛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摆脱生活的束缚。接下来的“直日常多斋日频”更是传达了一种生活的单调与乏味,斋戒象征着一种清修的生活方式,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有些沉重与拘束。

“晓鼓一声分散去”一句,描绘了清晨的寂静与离别的场景。晨鼓的声响不仅是清晨的开始,也是人们生活的开始,暗示着繁忙与责任的回归。最后一句“明朝风景属何人”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明天的美景又将属于谁?这是对生活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白居易以平易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道理,令人在感叹之余,生出更多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逢俱叹不闲身:在相遇时,大家都叹息生活的忙碌,无法轻松自在。
  • 直日常多斋日频:日复一日,斋戒的日子越来越多,象征着生活的单调与乏味。
  • 晓鼓一声分散去:清晨的鼓声响起,大家纷纷离去,暗示日常生活的开始。
  • 明朝风景属何人:对未来的疑问与惋惜,生活的美好又将归属给何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逢”与“分散”,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风景”赋予主观情感,暗示美好事物的流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相遇、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无奈与感慨的情绪,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逢: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斋日:象征清净与自律,但也暗含生活的单调。
  • 晓鼓:象征时间的流逝,生活的规律。
  • 风景: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相逢俱叹不闲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2. “晓鼓一声分散去”中的“晓鼓”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鼓声
    b) 清晨的鼓声
    c) 中午的鼓声

  3. 诗的最后一句“明朝风景属何人”意味着什么? a) 明天的美好将属于谁
    b) 明天不会再有风景
    c) 明天的风景会很丑

答案:

  1. b) 无奈
  2. b) 清晨的鼓声
  3. a) 明天的美好将属于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尽情享受当下。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答元奉礼同宿见赠》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以送别为主题,但白居易更多地表现出生活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地寄托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