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时间: 2025-01-04 09:1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岁京华听越吟,
闻君江海分逾深。
他时若写兰亭会,
莫画高僧支道林。
频把琼书出袖中,
独吟遗句立秋风。
桂江日夜流千里,
挥泪何时到甬东。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在京城听过越地的吟唱,
听说您在江海之间的分离更加深切。
如果有朝一日能写下兰亭的聚会,
请不要画出高僧支道林的形象。
我常常把美好的书信从袖中拿出,
独自吟咏留下的诗句,在秋风中。
桂江日夜奔流千里,
我何时才能带着泪水抵达宁波东岸?
注释:
- 京华:指京城,古时汉人所称的长安或北京。
- 越吟:指越地的诗歌或吟唱,越指今天的浙江一带。
- 兰亭会:兰亭是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的地点,指文人墨客聚会的雅事。
- 高僧支道林:支道林是唐代著名高僧,指高僧的形象。
- 琼书:指美好的书信或诗文。
- 桂江:指流经桂林的江,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散文和诗词著称。柳宗元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关心,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之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正值秋天,诗中多次提到秋风,增添了离情的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通过对早年在京城听吟的回忆,展现了柳宗元对文人雅集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闻君江海分逾深"一句,表明了由于时空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厚,尤其是分离后更能体会到彼此的珍贵。
接下来的"他时若写兰亭会,莫画高僧支道林",则是对兰亭会的向往,暗示了对友人聚会的渴望。作者希望在日后能重聚,却不希望画出高僧的形象,这可能是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纯真友谊的珍视。
后面的部分转入对自然的描写,"桂江日夜流千里",用桂江的奔流来比喻时间的飞逝和悲伤的难以抑制,最后以“挥泪何时到甬东”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情感上达到高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柳宗元作为一个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与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岁京华听越吟:回忆年轻时在京城听到的越地吟唱,表现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 闻君江海分逾深:得知友人因江海而远离,感情更加深厚。
- 他时若写兰亭会:若有机会重聚,想起兰亭的聚会,渴望团圆。
- 莫画高僧支道林:希望在聚会时不去追求名利的高僧形象,反而珍惜真情。
- 频把琼书出袖中:常常从袖中取出书信,象征着对友人思念。
- 独吟遗句立秋风:在秋风中独自吟咏,感受到离愁。
- 桂江日夜流千里:桂江的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离愁的加深。
- 挥泪何时到甬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流泪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江的流动比作时间的流逝,增强了时空的感受。
- 对仗:诗中使用了整齐的对仗,使得韵律感更强,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和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世间的真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华:象征着繁华与美好,代表作者青春的回忆。
- 兰亭:象征着文人聚会的雅致和友谊的珍贵。
- 桂江:象征着自然与时间的流逝,隐喻着作者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什么? A. 一处山水胜地
B. 王羲之的聚会地点
C. 高僧的寺庙 -
“桂江日夜流千里”中,桂江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时间的流逝
C. 财富 -
柳宗元的作品风格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A. 华丽
B. 朴实自然
C. 繁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柳宗元与白居易的作品都有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同样体现了对离别的惋惜与思念,但更强调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