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巴江》

时间: 2024-12-29 03:41:08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

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巴江 栖蟾 〔唐代〕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 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

白话文翻译

江水奔腾的声音绵延五十里,碧波如急弦般倾泻。 不知不觉中,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怎能让人不感到岁月的流逝。 巫峡之上,月光洒满汀洲,两岸的天空中回荡着子规的啼声。 山影仿佛在相伴,浓密的阴影一直遮蔽到天明时的船只。

注释

  • 泻碧急于弦:形容江水奔流之急,如同绷紧的弦。
  • 争教人少年:争,怎。教,使。意为怎能让人不感到青春的流逝。
  • 一汀巫峡月:汀,水边平地。巫峡,长江三峡之一,此处指巫峡地区的月色。
  • 两岸子规天: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栖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江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水、月光、山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水奔流的声音开篇,通过“泻碧急于弦”的生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急速和壮阔。接着,诗人通过“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通过对巫峡月色和子规啼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山影的浓密遮蔽,象征着夜晚的深沉和诗人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江水奔流的声音绵延五十里,碧波如急弦般倾泻,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急速和壮阔。
  2.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不知不觉中,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怎能让人不感到岁月的流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3.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巫峡之上,月光洒满汀洲,两岸的天空中回荡着子规的啼声,烘托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4. 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山影仿佛在相伴,浓密的阴影一直遮蔽到天明时的船只,象征着夜晚的深沉和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泻碧急于弦”将江水比作急弦,形象生动。
  • 拟人:“山影似相伴”将山影拟人化,赋予其陪伴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泻碧: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急速和壮阔。
  • 巫峡月:烘托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 子规啼声:象征离愁别恨,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山影:象征夜晚的深沉和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泻碧急于弦”形容的是什么? A. 江水 B. 月光 C. 山影 D. 子规啼声

  2.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离愁别恨的感受

  3. 诗中“一汀巫峡月”指的是什么? A. 巫峡地区的月色 B. 巫峡地区的山影 C. 巫峡地区的江水 D. 巫峡地区的子规啼声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与栖蟾《宿巴江》: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生活的喜悦,而栖蟾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