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鄠令渼陂游眺》

时间: 2025-01-01 15:30:26

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

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

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

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任鄠令渼陂游眺
作者:韦应物 〔唐代〕

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
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
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
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长塘的野水波光粼粼,烟雾缭绕,映衬着蓝天。周围绿树成荫,青翠的山峦层叠而出,显得格外迷人。偶尔能看到游动的鱼儿,新的荷花尚未茂盛。诗人屡次来到这里,心中感到无比悠闲,却又怨恨没有人能够与他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光彩闪耀的样子。
  • 烟花:这里指的是雾气与阳光交相辉映的景象。
  • 氤氲:形容云气雾气弥漫的样子。
  • :茂盛、繁密的意思。
  • 理人术:这里可以理解为处理事务、交往的能力或技巧。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失落感,表达了对理想的归属与交流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洒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的游览之际,可能反映了他在游览自然时的感受与思考。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隐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希冀与失望。


诗歌鉴赏:

《任鄠令渼陂游眺》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诗中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长塘水面波光粼粼,烟雾缭绕,绿树成荫,青山环绕的美丽景象。这种自然美的描绘不仅仅是对景色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首联中,“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以“滟”字展现了水面波光的生动,通过“烟花”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射下的迷离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接下来的“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则通过“氤氲”一词,传达出云雾缭绕的轻盈感,树木和山峦的描写则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带给人一种自然的层次感。

第三联“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游鱼的出现让整个画面更加灵动,而“新荷尚未密”则暗示着这一片自然尚在孕育之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最后一联“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则转向内心,表达了诗人独自游玩的心态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交往的怨恨。

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既有生动的自然描写,又有深刻的情感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水滟长塘”:描绘了长塘的水面波光闪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烟花乱晴日”:烟雾与阳光交织,形成了一种迷离的效果,增强了诗的氛围。
  • “氤氲绿树多”:绿色的树木在烟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生动。
  • “苍翠千山出”:山峦的青翠在背景中展现出层次感,仿佛在说自然的伟大。
  • “游鱼时可见”:游鱼的出现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
  • “新荷尚未密”:新荷花尚未茂盛,暗示着生命的希望与未来的可能。
  • “屡往心独闲”:诗人常来此地,心中感到悠闲自在。
  • “恨无理人术”: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奈,希望能有朋友分享这份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雾比作“烟花”,形象生动。
  • 对仗:如“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对仗工整,具有音乐感。
  • 排比: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水: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生机。
  • 烟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绿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游鱼:象征自由与灵动。
  • 新荷:象征新的生命与未来的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视觉景象,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水滟长塘”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水波荡漾
    B. 水面平静
    C. 水流湍急

  2. 诗人“屡往心独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忙碌

  3. “新荷尚未密”暗示了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生命的新生与希望
    C. 生命的枯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杜甫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任鄠令渼陂游眺》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韦应物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李白则通过月夜的孤独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韦应物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