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曲红波冷,几树小桃摇影。怜春情性未分明,天台人近,一线香风引。青阳踏破芳魂醒,十二栏杆静。口脂红印鹦鹉,窗前难数春归恨。
白话文翻译:
水波轻轻荡漾,映照着几棵小桃树的摇曳影子。怜惜春天的情感尚未明朗,天台的人儿近在咫尺,轻微的香风在引导着思绪。阳光照耀,仿佛唤醒了春天的灵魂,十二根栏杆静静矗立。窗前留有口脂的红印,难以数清春天归来的遗憾。
注释:
- 水曲红波冷:水面波光粼粼,泛着红色的冷光。
- 小桃摇影:小桃树的影子在水中摇曳。
- 怜春情性未分明:怜惜春天的情感尚未清晰。
- 天台人近:指天台的游人近在眼前。
- 一线香风引:一缕香风引导着思绪。
- 青阳:春天的阳光。
- 芳魂:春天的气息或情感。
- 口脂红印鹦鹉:嘴唇上的口红印,如鹦鹉般鲜艳。
- 春归恨:春天的离去带来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卿玉,明代诗人,以精致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雅士的时代,受到了传统文学的深厚影响。
创作背景:
《青门引》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逝去春光的惋惜与思念。
诗歌鉴赏:
《青门引》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开篇以“水曲红波冷”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寒意的春日场景,水面波光粼粼,反映出几棵小桃树的摇曳影子,透出一种生机与活力。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情感层层递进,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希冀与忧伤。尤其是“怜春情性未分明”一句,直接道出春天带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欣喜又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忧虑。
接下来的“天台人近,一线香风引”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感受到周围的温暖与生动。然而,随着“青阳踏破芳魂醒”,诗人似乎意识到春天的短暂和易逝,十二根栏杆静默无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离去。
最后的“口脂红印鹦鹉,窗前难数春归恨”一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红唇的印迹象征着青春的痕迹,而“春归恨”则是对春天离去的无尽惆怅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展现了张卿玉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曲红波冷:描绘春日水面冷清的情景,暗示春天的寒意。
- 几树小桃摇影:小桃树的影子在水中轻轻摇曳,展现春天的生机。
- 怜春情性未分明:表达对春天情感的复杂性,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又隐隐感到忧伤。
- 天台人近,一线香风引: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香风引导着思绪,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 青阳踏破芳魂醒:阳光唤醒春天的灵魂,暗示春天的到来。
- 十二栏杆静:十二根栏杆象征着时间的静止与春天的短暂。
- 口脂红印鹦鹉:嘴唇的红印如鹦鹉般鲜艳,象征青春的美丽。
- 窗前难数春归恨:窗前难以数清春天的离去带来的忧伤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口脂红印鹦鹉”,将口红的印记比作鹦鹉的颜色,生动形象。
- 拟人:如“青阳踏破芳魂醒”,将阳光拟人化,赋予其唤醒的能力。
- 对仗:整首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曲红波:象征春天的活力与清新。
- 小桃:代表青春与美好。
- 香风:寓意春天的气息与温暖。
- 栏杆:象征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 口脂:代表青春的痕迹与美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门引》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卿玉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几树小桃”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春天的生机
- C. 青春的回忆
- D. 生命的脆弱
-
诗中“春归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忧愁
- D. 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张卿玉的《青门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但张卿玉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