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阎记室》
时间: 2025-01-14 15:2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织锦歌成下翠微,岂劳西去问支机。未开水府珠先见,不掘丰城剑自辉。鳌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相逢半是云霄客,应笑歌牛一布衣。
白话文翻译:
创作了一首织锦般的歌曲,从翠微山下来,何必辛苦西去询问织女的机杼。水府未开,珍珠已先显现,不必挖掘丰城,宝剑自然闪耀光芒。巨鳌追逐着玉蟾,攀上桂树,马儿随着青帝,踏着花瓣归来。相逢的人多半是云霄中的客人,应该嘲笑那些只知唱歌的布衣之人。
注释:
- 织锦歌成下翠微:比喻创作了一首美妙的歌曲,从翠微山下来。
- 岂劳西去问支机:不必辛苦西去询问织女的机杼,意指不必远行求教。
- 未开水府珠先见:水府未开,珍珠已先显现,比喻才华自然显露。
- 不掘丰城剑自辉:不必挖掘丰城,宝剑自然闪耀光芒,比喻才华无需刻意展示。
- 鳌逐玉蟾攀桂上:巨鳌追逐着玉蟾,攀上桂树,比喻追求高远的目标。
- 马随青帝踏花归:马儿随着青帝,踏着花瓣归来,比喻归途美好。
- 相逢半是云霄客:相逢的人多半是云霄中的客人,比喻相交的多是高人。
- 应笑歌牛一布衣:应该嘲笑那些只知唱歌的布衣之人,比喻不应满足于平凡。
典故解析:
- 织锦歌成下翠微:织锦比喻创作,翠微山是地名,此处指创作地点。
- 岂劳西去问支机:支机指织女的机杼,织女是神话中的人物,此处比喻不必远行求教。
- 未开水府珠先见:水府指水中的宝藏,珍珠比喻才华。
- 不掘丰城剑自辉:丰城剑指宝剑,比喻才华无需刻意展示。
- 鳌逐玉蟾攀桂上:鳌是神话中的巨龟,玉蟾指月亮,桂树是高洁的象征。
- 马随青帝踏花归:青帝是神话中的东方之神,此处比喻归途美好。
- 相逢半是云霄客:云霄客指高人,比喻相交的多是高人。
- 应笑歌牛一布衣:歌牛指平凡之人,布衣指平民,比喻不应满足于平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创作了一首美妙的歌曲后,表达自己不必远行求教,才华自然显露,以及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中“织锦歌成下翠微”和“未开水府珠先见”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负,认为才华无需刻意展示,自然显露。而“鳌逐玉蟾攀桂上”和“马随青帝踏花归”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追求高远的目标,归途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织锦歌成下翠微:比喻创作了一首美妙的歌曲,从翠微山下来。
- 岂劳西去问支机:不必辛苦西去询问织女的机杼,意指不必远行求教。
- 未开水府珠先见:水府未开,珍珠已先显现,比喻才华自然显露。
- 不掘丰城剑自辉:不必挖掘丰城,宝剑自然闪耀光芒,比喻才华无需刻意展示。
- 鳌逐玉蟾攀桂上:巨鳌追逐着玉蟾,攀上桂树,比喻追求高远的目标。
- 马随青帝踏花归:马儿随着青帝,踏着花瓣归来,比喻归途美好。
- 相逢半是云霄客:相逢的人多半是云霄中的客人,比喻相交的多是高人。
- 应笑歌牛一布衣:应该嘲笑那些只知唱歌的布衣之人,比喻不应满足于平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织锦歌成下翠微”中的“织锦”比喻创作,“未开水府珠先见”中的“珍珠”比喻才华。
- 拟人:如“鳌逐玉蟾攀桂上”中的“鳌逐玉蟾”拟人化,赋予巨鳌追逐月亮的动作。
- 对仗:如“未开水府珠先见,不掘丰城剑自辉”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才华无需刻意展示,自然显露,追求高远的目标,归途美好,不应满足于平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织锦:比喻创作。
- 翠微:指创作地点。
- 水府:指水中的宝藏。
- 珍珠:比喻才华。
- 丰城剑:比喻才华。
- 鳌:神话中的巨龟。
- 玉蟾:指月亮。
- 桂树:高洁的象征。
- 青帝:神话中的东方之神。
- 云霄客:指高人。
- 歌牛:指平凡之人。
- 布衣:指平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织锦歌成下翠微”中的“织锦”比喻什么? A. 创作 B. 织布 C. 织女 D. 织机
-
诗中“未开水府珠先见”中的“珍珠”比喻什么? A. 宝藏 B. 才华 C. 水府 D. 月亮
-
诗中“鳌逐玉蟾攀桂上”中的“鳌”是什么? A. 巨龟 B. 月亮 C. 桂树 D. 青帝
-
诗中“应笑歌牛一布衣”中的“歌牛”比喻什么? A. 平凡之人 B. 高人 C. 布衣 D. 云霄客
答案: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高远目标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与谭用之《寄阎记室》:都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登高》与谭用之《寄阎记室》:都表达了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谭用之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选录了谭用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