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径万里兮度沙漠。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白话文翻译:
我踏上万里之遥的沙漠,
为了你,我奋战匈奴。
可是路途已尽,箭矢已断。
士兵们已灭,名声也已破灭。
老母已逝,虽想报答恩情,
但我又该何处归去呢?
注释:
- 径万里:指行走的距离很长,形容艰难的旅程。
- 沙漠:荒凉的沙地,象征着艰苦的环境。
- 为君将:为君主出征,表现出忠诚与责任感。
- 奋匈奴:指与匈奴作战,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路穷绝:道路已尽,形容前途无望。
- 矢刃摧:箭矢和刀刃都已破损,暗示战斗的艰难。
- 士众灭:士兵们已经全员覆灭,表示战斗的惨烈。
- 名已隤:名声已毁,暗示个人的悲惨遭遇。
- 老母已死:指其母亲已去世,表现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 欲报恩将安归:想要报答母亲的恩情,但无处可归。
典故解析: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多次入侵中原地区,汉朝为抵抗匈奴出征。
- 长途跋涉:古代士兵出征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行军,诗中提到的“径万里”正是对此的写照。
- 忠孝思想:诗中反映出士人对君主的忠诚与对母亲的孝顺,体现了儒家价值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陵,字季长,汉朝人,著名的将领和诗人。因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而受到重视,但后来因战败而受到指责,最终选择自杀。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国家和家庭的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陵被俘后,他身处绝境,心中充满了对战斗的回忆和对亲情的思念,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母亲的愧疚。
诗歌鉴赏:
《歌》是一首充满悲情的诗,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母亲的思念。开篇的“径万里兮度沙漠”,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艰辛的旅程,展现了诗人为了报效君主而不惜长途跋涉的决心。接下来的“为君将兮奋匈奴”,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勇敢地投身于危险的战斗中。
然而,随着战斗的进行,李陵面临着“路穷绝兮矢刃摧”的困境,士兵们的死去和名声的破灭让他感到无比的绝望。最后,“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无奈地面对母亲的去世和自己无处归依的悲哀,展现了深切的亲情与历史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称的手法,展现了忠诚与无奈、责任与绝望之间的冲突,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径万里兮度沙漠”:描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强调旅途的遥远与困苦。
- “为君将兮奋匈奴”:表达出为君出征的决心与勇气,显示了忠诚的精神。
- “路穷绝兮矢刃摧”: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与无奈,暗示战斗的失利。
- “士众灭兮名已隤”:士兵的陨落与名声的毁灭,映射出李陵的悲剧命运。
-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深切的亲情与归属感的缺失,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路穷绝”与“名已隤”,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沙漠象征着艰难困苦的境遇,表达出对生命和命运的无奈。
- 排比:整首诗的句式多为四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力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忠诚与无奈展开,展现了李陵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传达了对战争与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士人对忠孝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漠:象征艰难困苦的旅程,暗示孤独与绝望。
- 匈奴:代表外敌,体现了国家的危机感。
- 老母:象征亲情,表达了对家庭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陵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匈奴”指的是?
- A.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 B. 一个国家
- C. 一种动物
-
诗中“老母已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家庭的愧疚
- B. 对国家的忠诚
- C. 对战争的向往
答案:
- B. 李陵
- A.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 A. 对家庭的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柔和;而李陵的《歌》则更多地表现了战争的悲壮与无奈,情感激烈且悲痛。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思乡,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前者柔和,后者悲壮。
参考资料:
- 《汉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