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昌利观有怀 薛能 〔唐代〕 万仞云峰八石泉,李君仙后更谁仙。 我来驻马人何问,老柏无多不种田。
白话文翻译:
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的泉水,自从李君成仙后,还有谁能成仙呢? 我来到这里,停下马,人们会问什么呢?这里的老柏树不多,也没有种田。
注释:
- 万仞:形容山峰极高。
-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 八石泉:指泉水清澈。
- 李君仙:指传说中的仙人李君。
- 驻马:停下马。
- 老柏:古老的柏树。
- 无多:不多。
- 不种田:指这里不适合耕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能游历昌利观时所作,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昌利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首句以“万仞云峰八石泉”描绘了昌利观的壮丽景色,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第二句“李君仙后更谁仙”则表达了对仙人的怀念和对成仙的向往。后两句“我来驻马人何问,老柏无多不种田”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驻马于此,无人问津,老柏树不多,也没有种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万仞云峰八石泉”:描绘了昌利观的壮丽景色,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第二句“李君仙后更谁仙”:表达了对仙人的怀念和对成仙的向往。
- 第三句“我来驻马人何问”: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驻马于此,无人问津。
- 第四句“老柏无多不种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老柏树不多,也没有种田。
修辞手法:
- 比喻:“万仞云峰”比喻山峰极高,“八石泉”比喻泉水清澈。
- 拟人:“我来驻马人何问”中的“人何问”拟人化,表达了诗人驻马于此,无人问津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昌利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万仞云峰”、“八石泉”、“老柏”。
- 详细解释:“万仞云峰”象征着高耸入云的仙境,“八石泉”象征着清澈的仙水,“老柏”象征着古老和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仞云峰”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极高 B. 泉水清澈 C. 老柏树 D. 种田
-
诗中“李君仙后更谁仙”表达的是什么? A. 对仙人的怀念 B. 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C. 对种田的无奈 D. 对老柏树的喜爱
-
诗中“我来驻马人何问”表达了什么? A. 对仙境的向往 B. 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C. 对种田的无奈 D. 对老柏树的喜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薛能《过昌利观有怀》:都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但李白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薛能则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