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雪照湖水,漾舟湖畔归。
松篁调远籁,台榭发清辉。
野岫分闲径,渔家并掩扉。
暮年诗力在,新句更幽微。
白话文翻译:
山上的雪映衬着湖水,轻轻荡漾的船只在湖边归来。
松树和竹子传来遥远的乐声,台榭在清辉中闪耀。
野外的山岫间分出一条闲适的小路,渔家的门也关上了。
在晚年的时光中,诗的力量依然存在,新写的诗句更加幽深细腻。
注释:
- 山雪:山上的雪,象征着纯洁和宁静。
- 照:照耀,映衬。
- 漾舟:荡漾的船只,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松篁:松树和竹子,代表自然的生机。
- 调远籁:调动远方的乐声,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台榭:指临水而建的楼台,象征着诗人的闲适生活。
- 野岫:野外的山峦。
- 闲径:悠闲的小路,象征着诗人的生活态度。
- 渔家:渔民的家,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 掩扉:关上门,暗示着一种宁静和自我封闭的状态。
- 暮年:晚年,暗示时间的流逝。
- 诗力:诗的力量,指诗人的创作能力。
- 新句:新写的诗句,表现出诗人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
- 幽微:深邃而细腻,形容诗句的内涵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晦,号阮溪,晚唐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在平淡中见深意。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郑谷在晚年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沉思。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丽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畔生活。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山雪照湖水”和“漾舟湖畔归”,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既有山的高大与雪的纯洁,又有湖水的平静与舟行的轻快。这种自然的和谐,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松篁调远籁,台榭发清辉”,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松树和竹子发出的乐声,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而台榭在清辉中闪耀,更是诗人生活的写照。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最后两句“野岫分闲径,渔家并掩扉”,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宁静。夕阳西下,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渔家关上门,象征着一种归隐的心态。最后一句“暮年诗力在,新句更幽微”,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尽管年岁已高,但创作的热情依然旺盛,诗句中的深意愈加丰厚。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雪照湖水:描绘雪山的白色映衬着湖水,形成美丽的景象。
- 漾舟湖畔归:轻松的舟只在湖边归来,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松篁调远籁:松树和竹子的声音传来,表现出自然的音韵之美。
- 台榭发清辉:楼台在清辉中闪烁,象征着诗人生活的雅致与宁静。
- 野岫分闲径:野外的山岫分出小路,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
- 渔家并掩扉:渔家关上了门,暗示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暮年诗力在:在晚年中,诗人的创作能力依然存在。
- 新句更幽微:新写的诗句更显深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探索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山雪照湖水”。
- 拟人:松篁调远籁,赋予自然声音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如“野岫分闲径,渔家并掩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虽已暮年却依然热爱创作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湖水:代表温柔与灵动。
- 松篁:象征生机与自然之美。
- 台榭:体现人文与闲适生活。
- 渔家:代表简朴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 A. 山、雪、湖、舟
- B. 河、树、花、鸟
- C. 火、风、沙、云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创作的热情
- C. 对死亡的恐惧
-
诗中的“渔家并掩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忙碌
- B. 宁静
- C.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郑谷《寄题方干处士》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郑谷的诗更偏重于晚年的沉思,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郑谷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