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 其一
过了清明,拾翠还经南陌路,
杨花扑面故纷纷。欲撩人。
繁华恰似梦中身。
肯向东风寻怨恨,不如金盏醉芳茵。
莫伤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在清明节后,走在南边的小路上,拾起绿色的春天景色,杨花纷飞,扑面而来,令人感到亲切却又带着些许伤感。繁华的景象就像梦中一样虚幻。与其向东风诉说怨恨,不如在花丛中举杯畅饮,醉倒在芳香的草地上。不要去伤怀春天的短暂。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明:指清明节,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在4月4日或5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拾翠:指在春天拾取绿色的植物,象征春意盎然。
- 杨花:指杨树的花,春季随风飘落,象征春天的气息。
- 东风:春天的风,通常象征温暖与希望。
- 金盏:指酒杯,象征欢庆与陶醉。
- 芳茵:指芳香的草地,象征美好的环境。
典故解析:
“莫伤春”意指春天虽短暂,但其美好值得珍惜,反映了对春天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文漪,现代著名女诗人,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她的诗词常常融合个人的经历与自然的感悟,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酒泉子》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春天的短暂和美好使得诗人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
《酒泉子 其一》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词作,赵文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词中“过了清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尾声,清明节后的春日逐渐流逝,仿佛时间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接着“拾翠还经南陌路”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路上,拾起新绿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杨花扑面故纷纷”则带来一种伤感,仿佛是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
“欲撩人”一句,突显出春天的魅力与吸引力,然而这份美好却像梦境一样短暂,令人感到无奈。“肯向东风寻怨恨,不如金盏醉芳茵”则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人选择放下怨恨,举杯畅饮,享受当下的美好。“莫伤春”一句是全词的总结,传达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清明:提示春天的时间节点,春日已近尾声。
- 拾翠还经南陌路:描绘了在南方小路上拾取春日的景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杨花扑面故纷纷:杨花纷飞,给人一种触感,喻示春天的短暂与易逝。
- 欲撩人:春天的魅力令人心动。
- 繁华恰似梦中身:繁华的景象如梦般虚幻。
- 肯向东风寻怨恨:不如向春风倾诉怨恨。
- 不如金盏醉芳茵:选择在美景中畅饮,享受生活。
- 莫伤春:呼吁珍惜春天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繁华恰似梦中身”来比喻春天的虚幻。
- 拟人:杨花的“扑面”使自然景物生动起来。
- 对仗:全词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短暂美好的珍惜,呼吁人们在春天来临之际,放下怨恨,享受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杨花:代表春天的轻盈与美好,又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金盏:象征欢庆与生活的乐趣。
- 芳茵: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个? A. 春分
B. 清明
C. 夏至
D. 秋分 -
“莫伤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厌恶
B. 希望珍惜春天的美好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的“金盏”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金色梦想
B. 酒杯
C. 春天的花朵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题都城南庄》崔护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忧伤。
- 《登鹳雀楼》:通过登高远望展示壮丽的春景,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人生的远大理想。
解读:
赵文漪的《酒泉子》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赵文漪更倾向于享受当下,而杜甫则对社会现实感到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