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 其三
宁扫空床。怕见满栏月色。
写金针,萦象尺。
坐灯凉。屏欹漏月灯犹悄。
坐远影儿较小。
为孤单,长伴晓。
似双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伴侣的渴望。
宁愿把床扫空,不愿看到满栏的月光映照。
在灯下写作,金针萦绕着象尺。
坐在灯光下感到凉意,屏风倾斜,漏出月光,灯光依然静悄。
坐得远些,自己的影子显得更小。
因为孤单,长久地陪伴着黎明。
就像是一对对的情人。
注释:
- 宁:宁愿,表示一种选择或偏好。
- 扫空床:指床上没有人,暗示孤独。
- 满栏月色:栏杆上洒满月光,象征夜晚的美好与孤独的对比。
- 金针:可能指缝纫工具,寓意细致的思念。
- 萦象尺:象尺是古代的测量工具,可能寓意着对情感的衡量。
- 屏欹:屏风倾斜,暗示环境的静谧与孤独。
- 漏月:透过屏风的月光,象征着隐秘的思念。
- 影儿较小:远离后自己的影子变小,表达了孤独感的增强。
- 孤单:指孤独,表达内心的无奈和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1604年-?),清代诗人,字子澄,号残霞,生于江西,诗风清新,常以情感为题材,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面对寂寞的环境,感受到对伴侣的渴望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酒泉子 其三》在形式上具备了词的韵律美,情感上则是深刻而细腻的孤独感。开头“宁扫空床”,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出一种对孤独的选择,而非被动接受的态度。接下来的“怕见满栏月色”,则通过月色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通过“写金针,萦象尺”这一意象,诗人将情感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在接下来的描写中,灯光的凉意和屏风的倾斜,渲染了一个静谧而忧伤的环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为孤单,长伴晓。似双双”则是情感的升华,表明孤独伴随着清晨的到来,似乎在暗示即使孤单,也渴望与爱人的双双相伴,渴望超越孤独的情感归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孤独灵魂对爱的渴望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宁扫空床。”:选择孤独,而不是面对孤独的现实。
- “怕见满栏月色。”:对美好但又令人心碎的景象感到恐惧。
- “写金针,萦象尺。”:在孤独中进行创作,象征着对过去情感的追忆。
- “坐灯凉。”:在凉意中思考,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屏欹漏月灯犹悄。”:透过屏风的月光和静谧的灯光,增强了孤独感。
- “坐远影儿较小。”:远离后影子变小,暗示孤独感加深。
- “为孤单,长伴晓。”:孤独伴随着清晨的到来。
- “似双双。”:渴望与爱人双双相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象尺”,将情感与工具结合,象征对情感的测量与思考。
- 拟人:如“灯犹悄”,使静物具有人性,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孤独的深刻描述,表达了对爱的渴望和对孤单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孤独与美好的对比,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
- 金针:象征细腻的情感与思考,代表着对过去的回忆。
- 灯光:象征希望与孤独的交织,创造出宁静而忧伤的氛围。
- 屏风:象征着隐秘与隔离,反映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宁扫空床”是什么意思?
- A. 喜欢热闹
- B. 宁愿孤独
- C. 渴望爱情
-
“坐灯凉”中的“凉”指的是什么?
- A. 温度
- B. 心情
- C. 光线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与渴望
- C. 自然之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叹,情感细腻而真实。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对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