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潮音阁留饮》

时间: 2025-01-04 07:47:23

日月东流水不回,萧寥天地竟谁来。

黄花寂向残城破,故事平添九日哀。

一醉忘言随世变,逢辰觅侣尽馀杯。

人生长健应无憾,未用登高说赋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月东流水不回,萧寥天地竟谁来。黄花寂向残城破,故事平添九日哀。一醉忘言随世变,逢辰觅侣尽馀杯。人生长健应无憾,未用登高说赋才。

白话文翻译:

日月如东流的水,永远不会回头,孤寂的天地间究竟有谁能够前来相伴?黄花在破旧的城墙边显得格外寂寞,往事的故事让今天的九日更加感伤。喝醉了忘却了言语,顺随世事的变化,趁着节日寻觅伴侣,尽情地喝酒。人生长久而健康,应该无所遗憾,不必在高处吟咏来显示才华。

注释:

  • 日月东流水不回:比喻时间流逝,无法再回头。
  • 萧寥天地竟谁来:天地寂寥,令人感到孤独和渺小。
  • 黄花寂向残城破:黄花象征着衰败,残破的城墙暗示着历史的沧桑。
  • 故事平添九日哀:指在重阳节(九日)的背景下,往事的回忆增添了伤感的情绪。
  • 一醉忘言随世变:醉酒可以使人忘却烦恼,顺应世事的变迁。
  • 逢辰觅侣尽馀杯:在节日里寻找伴侣,尽情饮酒。
  • 人生长健应无憾:人生应该健康长久,追求无悔的人生。
  • 未用登高说赋才:不必借助登高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佟绍弼(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其诗多以古风为主,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诗人在这样的时刻,借景抒怀,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开头提到“日月东流水不回”,直接进入主题,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萧瑟的气息。接着,诗人用“黄花寂向残城破”来象征逝去的青春与历史的沉重,这种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也引发了对过往的追忆。

在描写中,诗人转向对饮酒的描绘,表达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一醉忘言随世变”。他借助酒来逃避现实的困扰,寻求片刻的快乐与自由。最后,诗人总结人生应无遗憾,强调积极面对生活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月东流水不回:时间如水流逝,无法逆转,暗示人生的短暂。
    • 萧寥天地竟谁来:天地显得空旷,孤独感加重,呼唤生命中的陪伴。
    • 黄花寂向残城破:黄花象征衰老,映衬出破败的城市,历史的遗忘。
    • 故事平添九日哀:重阳节的怀旧情绪,往事的回忆加深了伤感。
    • 一醉忘言随世变:借酒消愁,面对变化的世界保持随和。
    • 逢辰觅侣尽馀杯:在节日中寻求欢乐,尽情享受生活。
    • 人生长健应无憾:鼓励积极向上,活出精彩。
    • 未用登高说赋才:反对通过外在形式来展示才华,强调内在的真实。
  • 修辞手法

    • 比喻:日月比作流动的水,形象地传达了时间的无情。
    • 对仗:如“黄花寂向残城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通过对饮酒的描写,增强节奏感,表达情绪。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活得精彩。

意象分析:

  • 日月:象征时间,不可逆转,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黄花:象征衰老和生命的短暂。
  • 残城:代表历史的沧桑,人与事的变迁。
  • 酒杯:象征享受生活,放松心情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日月东流水不回”中,“流水”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生的悲欢
    • C. 自然的变化
  2. “黄花寂向残城破”中,“黄花”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青春
    • C. 衰老与历史
  3.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在重阳节时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的悲苦和社会的动荡。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通过思乡之情,展现了人际关系与情感的深厚,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适合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技巧与分析方法。
  • 《唐诗三百首》- 经典诗词选集,便于对比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