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知州清省居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42:32

白发滦州守,邦畿久著称。

心清何所似,皎洁玉壶冰。

数米功难致,烹鲜道可凭。

从知清净理,未愧古人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滦州守,邦畿久著称。心清何所似,皎洁玉壶冰。数米功难致,烹鲜道可凭。从知清净理,未愧古人能。

白话文翻译:

一位白发苍苍的滦州知州,他的名声在京城长久传扬。他的心灵清澈如同什么?就像那皎洁的玉壶中的冰。虽然数米的小事难以做到,但在烹饪鲜美的食物上却有可靠的方法。由此可知清净的道理,他并未愧对古人的能力。

注释:

  • 白发滦州守:指年老的滦州知州。
  • 邦畿:指京城。
  • 心清何所似:心灵清澈得像什么。
  • 皎洁玉壶冰:比喻心灵清澈如玉壶中的冰。
  • 数米功难致:指小事难以做到完美。
  • 烹鲜道可凭:在烹饪上有可靠的方法。
  • 清净理:指清净的道理或原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篱,江西吉水人。他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等职,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滦州知州的清廉和能力,通过对知州心灵的比喻和对他在小事上的坚持,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滦州知州的描绘,展现了其清廉自守和高尚品质。首句以“白发”形容知州的年老,同时暗示其经历丰富和地位崇高。第二句“邦畿久著称”表明他在京城有很高的声誉。接下来的两句用“皎洁玉壶冰”比喻知州心灵的清澈,形象生动。后两句通过“数米功难致,烹鲜道可凭”的对比,强调了知州在小事上的坚持和在烹饪上的专业能力。最后一句“从知清净理,未愧古人能”总结了知州的高尚品质,表明他不仅在行为上符合古人的标准,而且在精神上也达到了古人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白发”和“滦州守”描绘了知州的形象,暗示其年老和地位。
  • 第二句:“邦畿久著称”表明他在京城有很高的声誉。
  • 第三句:用“皎洁玉壶冰”比喻知州心灵的清澈。
  • 第四句:通过“数米功难致,烹鲜道可凭”的对比,强调了知州在小事上的坚持和在烹饪上的专业能力。
  • 第五句:“从知清净理”总结了知州的高尚品质。
  • 第六句:“未愧古人能”表明他不仅在行为上符合古人的标准,而且在精神上也达到了古人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皎洁玉壶冰”比喻知州心灵的清澈。
  • 对比:通过“数米功难致,烹鲜道可凭”的对比,强调了知州在小事上的坚持和在烹饪上的专业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滦州知州的清廉和能力,通过对知州心灵的比喻和对他在小事上的坚持,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佩。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皎洁玉壶冰”比喻知州心灵的清澈。
  • 文化内涵:玉壶冰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比喻清廉和高洁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比喻知州的心灵? A. 皎洁玉壶冰 B. 清澈的泉水 C. 明亮的月光 D. 纯净的白雪

  2. 诗中提到知州在哪方面有可靠的方法? A. 数米 B. 烹鲜 C. 治理州郡 D. 教育子女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知州愧对古人 B. 知州未愧对古人 C. 知州超越古人 D. 知州不如古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士奇的其他诗作,如《东篱集》中的诗篇。
  • 其他明代诗人的清廉主题诗作,如于谦的《石灰吟》。

诗词对比:

  • 与于谦的《石灰吟》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清廉自守的主题,但杨士奇的诗更侧重于对知州个人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士奇诗集》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