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郭怡有诗未及见因赋此以寄恨》

时间: 2025-01-01 14:56:33

一襟老泪点苍苔,谁信愁肠日九回。

豪杰虚名多自误,弟兄急难竟谁来。

桥分溪路桃花落,门闭山房燕语哀。

祸福情知相倚伏,浮云蔽日几时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襟老泪点苍苔,
谁信愁肠日九回。
豪杰虚名多自误,
弟兄急难竟谁来。
桥分溪路桃花落,
门闭山房燕语哀。
祸福情知相倚伏,
浮云蔽日几时开。

白话文翻译

满怀老泪滴落在苍苔之上,
谁能相信我的愁肠日日缠绵九回?
那些豪杰的虚名多是自我欺误,
在急难之时,兄弟究竟能来谁助?
桥分溪路桃花纷纷落下,
门闭山房却传来燕子的哀鸣。
祸福之间的情感,明知相互依偎伏藏,
浮云遮蔽了阳光,不知何时才能放晴?

注释

  • 一襟:指一襟衣服,意为满怀。
  • 苍苔:指长满青苔的石头或地面,象征岁月的沧桑。
  • 愁肠:形容忧愁的心情。
  • 豪杰虚名:指那些有名无实的英雄豪杰。
  • 弟兄:兄弟,可以指亲近的人。
  • 急难:指危急和困难的情况。
  • 桥分溪路:桥与小溪的分叉,描绘自然景象。
  • 燕语哀:燕子鸣叫的声音,带有哀伤的感觉。
  • 祸福情知:指对祸与福的情感的知晓。
  • 浮云蔽日:浮云遮住了太阳,象征困扰或不顺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钰,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社会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多为沉郁,具有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郭怡未能相见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愁苦。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反映了友谊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怀念。开篇“老泪点苍苔”,就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失落。接下来的“谁信愁肠日九回”更是揭示了愁苦的持续性,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难以解脱的心结。

在“豪杰虚名多自误”中,诗人对那些追求虚名的豪杰们进行了批判,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失望与无奈。接着“弟兄急难竟谁来”,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真正友谊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象与音声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传达。“桥分溪路桃花落,门闭山房燕语哀”,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暗含了离别的惆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最后两句“祸福情知相倚伏,浮云蔽日几时开”,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命运和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襟老泪点苍苔:描绘了诗人因悲伤而流泪,泪水打湿了苍苔,象征着岁月的沉重与痛苦。
  2. 谁信愁肠日九回:表达了长时间的忧愁与心绪的纠结,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痛苦。
  3. 豪杰虚名多自误:批评那些追求名利的豪杰,认为他们往往误入歧途。
  4. 弟兄急难竟谁来:在困难时刻,真正能够帮忙的人又有几个?
  5. 桥分溪路桃花落:自然景象的描写,桃花落下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6. 门闭山房燕语哀:封闭的山房里,传来燕子的哀鸣,增添了孤独与哀伤的氛围。
  7. 祸福情知相倚伏:对命运的理解,祸与福相伴而生,彼此依存。
  8. 浮云蔽日几时开:借浮云遮住阳光,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阳光普照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蔽日”,比喻生活中的困扰。
  • 对仗:如“桥分溪路桃花落,门闭山房燕语哀”,形成对称的意象,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如“燕语哀”,赋予燕子情感,使景物更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探讨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人生的无常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 桃花: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人生的无常。
  • 燕子:常用作离别与思念的象征,带有哀愁的色彩。
  • 浮云:象征着生活中的困扰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苔”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岁月的沧桑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2. “豪杰虚名多自误”中的“虚名”指的是什么?

    • A. 真正的荣誉
    • B. 无实质的名声
    • C. 朋友的称赞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浮云蔽日”寓意是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未来的希望
    • C. 生活中的困扰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郭钰《闻郭怡有诗未及见因赋此以寄恨》 vs 李白《将进酒》:两者皆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为沉郁,后者则洋溢着豪情与奋发向上的气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