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国徵文藻,楹书泽未徂。
清芬留笈秘,大雅见轮扶。
述德丹青引,笺骚草木图。
画人曾辑录,晚睹惜遗珠。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文采和风韵,依然在楹联书法中流淌。
那清雅的芬芳留存于书中秘笈,伟大的雅趣则在轮回中得以扶持。
通过丹青画作来述说品德,通过纸笺描绘草木之景。
画家曾经辑录这些作品,如今看到这些遗珠,倍感珍惜。
注释:
- 故国:指故乡或故土。
- 徵文藻:文采、风韵的象征。
- 楹书:指门楹上书写的对联或字句。
- 清芬:清雅的香气或芬芳,通常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品德或作品。
- 笈秘:笈,书箱;秘,秘密,指藏书的地方。
- 大雅:指高雅的情趣或风范。
- 丹青:指绘画,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工笔画。
- 笺:指书信或纸张,这里指绘画附带的文字说明。
- 草木图:描绘自然界中的草木景象。
典故解析:
- 文藻:古代诗文中的美丽辞藻,象征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 清芬留笈秘:体现了文人对书籍与知识的珍视,暗指知识的秘藏与传承。
- 丹青引:丹青是古代绘画的代称,表示通过绘画来表达道德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孙桐,清代诗人,生于文化繁盛的时期,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常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深情。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对画家筱白先生遗作的怀念与赞美之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代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通过对故国文采的追忆与对画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开头两句以对故国的怀念为引,表达了文人对古典文化的向往与思恋,展现了其对文采与风韵的深刻理解。接着提到的“清芬留笈秘”,则反映了诗人对文人雅士所传承的高洁品德的推崇,似乎在提醒后人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画作,表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尤其是草木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画家技艺的认可,结尾的“晚睹惜遗珠”更是对时间流逝与遗失之美的感慨,令人唏嘘。整首诗的情感流畅而深邃,既有对文化的怀念,也有对艺术的热爱,展示了清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用“故国徵文藻”引出主题,表达对故乡文化的依恋。
- “楹书泽未徂”则说明这些文化仍在延续,未曾消逝。
- 第二联中的“清芬留笈秘”强调了文人书籍的珍贵和隐秘。
- “大雅见轮扶”暗示高雅的文化在历史中不断被尊重和传承。
- 第三联通过“述德丹青引”表现了道德与艺术的结合。
- “笺骚草木图”描绘了艺术的多样性和自然的美。
-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和惜惜之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手法,如“清芬留笈秘,大雅见轮扶”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 比喻和象征的运用使得诗的意象更加丰富,体现了文化的深度。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文化的怀念、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敬仰。
意象分析:
- 文藻:象征文化的精华,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人的敬仰。
- 清芬:作为文人气质的象征,展现了高洁的品德。
- 丹青:象征艺术的表达与传承,反映了诗人对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故国徵文藻”中,“文藻”指的是什么?
- A. 文采和风韵
- B. 诗的形式
- C. 古代书籍
- D. 画作
-
诗中提到的“清芬留笈秘”表达了什么?
- A. 书的珍贵
- B. 画的美丽
- C. 文化的丧失
- D. 自然的景色
-
“晚睹惜遗珠”中“遗珠”象征着?
- A. 失去的财富
- B. 被遗忘的艺术
- C. 古人的智慧
- D. 逝去的时间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李白庐山图》:同样是对艺术与自然的赞美。
- 《夜泊牛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文化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夏孙桐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夏孙桐则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回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