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2:36:46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

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

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

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其一 袁宏道 〔明代〕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

白话文翻译:

饭后我们一起用餐,然后来观赏泌水泉。废弃的桥穿过竹林小岛,小船载着茶烟。在世外桃源般的清溪寺,人间有肥沃的田地。怎能同时经营两项事务,在风雨中在台上高歌而眠。

注释:

  • 食罢:饭后。
  • 泌水泉:指泉水。
  • 废桥:废弃的桥。
  • 竹屿:竹林小岛。
  • 小舫:小船。
  • 茶烟:煮茶的烟雾。
  • 方外:世外,指超脱尘世的地方。
  • 清溪寺:寺庙名。
  • 好畤田:肥沃的田地。
  • 营二项:同时经营两项事务。
  • 啸台:高台,指在高处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在文学上主张“性灵说”,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游览苏门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的“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不愿被世俗事务所累,宁愿在自然中享受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饭后大家一起用餐,然后来观赏泌水泉。
  • “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废弃的桥穿过竹林小岛,小船载着煮茶的烟雾。
  • “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在世外桃源般的清溪寺,人间有肥沃的田地。
  • “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怎能同时经营两项事务,在风雨中在台上高歌而眠。

修辞手法:

  • 比喻:“小舫载茶烟”中的“茶烟”比喻煮茶的情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对仗:“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中的“方外”与“人间”形成对仗,强调超脱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宁静的自然生活,超脱尘世的纷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桥:象征着被遗忘的过去。
  • 竹屿: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环境。
  • 小舫:象征着悠闲的生活方式。
  • 茶烟:象征着宁静的生活氛围。
  • 清溪寺: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地。
  • 好畤田:象征着肥沃和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废桥穿竹屿”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忙的市集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废弃的桥梁 D. 热闹的庙会

  2. 诗中的“小舫载茶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方外清溪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C. 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D. 对繁华都市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袁宏道的《登苏门山泛舟百泉》其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登苏门山泛舟百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袁宏道的诗更注重对超脱尘世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明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