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偕朱非二入少林至初祖洞 袁宏道 〔明代〕
宿世同来否,青山记梦登。 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 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 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
白话文翻译:
我们前世是否曾一同来过?青山见证了我的梦境攀登。 云雾中分,新坠的石头,老树依旧扶持着藤蔓。 古老的苔藓上印着异域文字,壁影中映出胡僧的模样。 摩公真是狡猾,只留下一只鞋子,人却不知去向。
注释:
- 宿世:前世。
- 青山:指山岳。
- 云分:云雾散开。
- 新坠石:新近坠落的石头。
- 树老:老树。
- 扶藤:支撑藤蔓。
- 古藓:古老的苔藓。
- 番文:异域文字。
- 胡䰄:胡人的样子。
- 壁影僧:墙壁上影子般的僧人。
- 摩公:指摩诃迦叶,佛教中的重要人物。
- 狡狯:狡猾。
- 只履:一只鞋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是他在游览少林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与友人朱非二同游少林寺,到达初祖洞时所作。诗中融入了佛教典故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初祖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宿世同来否,青山记梦登”表达了诗人对前世今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新旧对比,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恒常。“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则融入了佛教元素,通过异域文字和胡僧形象,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最后两句“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则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对佛教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世同来否,青山记梦登”:诗人思考前世是否曾与友人同游,青山见证了他的梦境攀登。
- “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云雾散开,新坠的石头与老树扶持藤蔓,形成新旧对比。
- “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古老的苔藓上印着异域文字,壁影中映出胡僧的模样,融入了佛教元素。
- “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摩诃迦叶被形容为狡猾,只留下一只鞋子,人却不知去向,表达了对佛教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新坠石与老树,新旧对比,寓意时间的流转。
- 拟人:老树扶持藤蔓,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力。
- 典故:摩公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初祖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前世今生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和永恒。
- 云分:象征变化和神秘。
- 新坠石:象征新生和变化。
- 老树:象征恒常和生命力。
- 古藓:象征古老和历史。
- 番文:象征异域文化和神秘。
- 胡䰄:象征异域形象和佛教文化。
- 壁影僧:象征佛教文化和神秘。
- 只履:象征无常和离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宿世同来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前世今生 B. 自然美景 C. 佛教文化 D. 人生无常
-
“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中的“新坠石”和“老树”形成了什么对比? A. 新旧对比 B. 大小对比 C. 轻重对比 D. 明暗对比
-
“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中的“番文”和“胡䰄”分别象征什么? A. 异域文化和佛教文化 B. 古老和历史 C. 新生和变化 D. 恒常和生命力
-
“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中的“摩公”指的是谁? A. 摩诃迦叶 B. 摩西 C. 摩尼 D. 摩登伽女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袁宏道《偕朱非二入少林至初祖洞》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袁诗融入了佛教文化,而王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集》:收录了袁宏道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