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时间: 2025-01-04 09:45:1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忆别花见羞,泪凝眸,别时语言不应日。柳下秦讴,马上吴钩,何处寄风流?五湖范蠡渔舟,西风季子貂裘,青鸾迟远信,白雁报新秋。愁,懒上小红楼。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感到羞愧,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分手时的话语似乎与日子无缘。柳树下传来秦地的歌谣,战马上挂着吴地的兵器,愁苦的心情何处寄托呢?在五湖之上,范蠡的渔舟在漂流,西风中季子的貂裘也显得格外孤寂。青鸾的信使迟迟未到,白雁传来的新秋消息让我更加愁苦,只能懒得再上那小红楼。
注释:
- 忆别:回忆离别的情景。
- 泪凝眸:眼泪在眼中凝聚,形象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秦讴:指代秦地的歌谣,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吴钩:吴地的兵器,暗示战争或离别的痛苦。
- 风流:风雅情趣,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范蠡:战国时期的名士,以渔舟生活而闻名。
- 季子:季布,意指闲适的生活。
- 青鸾、白雁:象征信使和时光的流转。
典故解析:
- 范蠡: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后来隐居于五湖,象征着超脱和淡泊名利的生活。
- 季子:传说中的隐士,代表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青鸾与白雁: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美好信件;白雁常被用作秋天的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以擅长词曲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忆别花见羞》写于张可久离别友人或爱人之际,表现了他对于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忧愁,反映了元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与感慨。开头“忆别花见羞”便勾勒出一幅离别的画面,情感的浓烈通过“泪凝眸”生动展示。诗中提到的“柳下秦讴”和“马上吴钩”不仅表现了离别的场景,同时也隐含着对故乡和昔日生活的怀念。通过历史人物范蠡与季子的提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升华,展示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忆。青鸾与白雁的意象交织出思念与期待的复杂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愁苦中带着一丝希望。最后一句“懒上小红楼”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别花见羞:回忆离别时的羞愧心情。
- 泪凝眸:悲伤到极点,眼泪在眼中打转。
- 别时语言不应日:分手时的言语难以再提起。
- 柳下秦讴:柳树下有秦地的歌声,暗示思乡。
- 马上吴钩:战马上挂着吴地的兵器,暗示离别的痛苦。
- 何处寄风流:愁苦的心情无处寄托。
- 五湖范蠡渔舟:范蠡的渔舟象征隐逸与淡泊。
- 西风季子貂裘:季子的貂裘在西风中显得孤寂。
- 青鸾迟远信:青鸾的信使来得迟,暗示等待与期盼。
- 白雁报新秋:白雁传来秋天的消息,愁苦加重。
- 愁,懒上小红楼:愁苦至极,不愿再上那小红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鸾”与“白雁”比喻信使,增强意象。
- 拟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使情景交融。
- 对仗:如“柳下秦讴,马上吴钩”,增强诗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怀念与愁苦,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爱情与友谊的细腻情感,以及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时光与青春。
- 泪:悲伤与思念的象征。
- 柳:代表柔情与思乡。
- 青鸾:象征美好的信件与期待。
- 白雁:象征秋天与离别的讯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下秦讴”意指: A. 诗人的故乡
B. 战争的悲哀
C. 对故土的怀念
D. 对友人的思念 -
“五湖范蠡渔舟”主要表达了: A. 追求名利
B. 归隐生活的理想
C. 对战斗的渴望
D. 对爱情的憧憬 -
“懒上小红楼”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轻松愉快
B. 无奈与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中表达的对故国的思念与《忆别花见羞》的情感相似,但《离骚》更为激昂,而《忆别花见羞》则显得更加细腻、婉约。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但风格各有千秋。《离骚》以强烈的情感与历史感为主,而《忆别花见羞》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和无奈,使得情感更为细腻动人。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张可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