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时间: 2025-01-19 17:5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春晚怨春迟,夜来风雨妒芳菲。
西湖云锦吴山翠,正好传杯。
兰舟画桨催,柳外莺声碎,花底佳人醉。
携将酒去,载得诗归。
湖上宴集二首宴瑶池,莲花白酒绿荷杯。
鸳鸯惊起歌声沸,云锦离披。
山空濛雨亦奇,水潋滟天无际,船荡漾人皆醉。
孤山鹤唳,仙井龙归。
叹诗癯,十年香梦老江湖。
笙歌又是钱塘路,往事何如?
青鸾写恨书,红锦题情疏,翠馆酬春句。
桃花结子,乳燕将雏。
雪晴泛舟凭阑干,销金锅熔出烂银山。
白模糊不见芦花岸,空倚高寒。
把西施比玉环,樽前看,素淡家常扮。
新声象板,清兴驴鞍。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晚期让我怨恨春天的迟到,昨夜的风雨嫉妒了芬芳的花朵。
西湖的云锦和吴山的翠绿,正好可以传递酒杯。
兰舟画桨催行,柳外莺声细碎,花底的佳人已经醉了。
我提着酒去,带着诗归来。
在湖上宴会,二首宴瑶池,莲花配白酒,绿荷搭成酒杯。
鸳鸯惊起了,歌声如沸,云锦披散。
山空雾雨也奇妙,水面波光粼粼无尽,船在荡漾,人都醉了。
孤山传来鹤唳,仙井里龙归。
叹息诗歌的消瘦,十年的香梦已经老去江湖。
笙歌又上钱塘路,往事如何?
青鸾写下恨书,红锦上题写情疏,翠馆里酬答春句。
桃花结果,乳燕孵雏。
雪晴的日子里,我在栏杆上泛舟,销金锅熔出烂银山。
白雾模糊不见芦花岸,空倚着高寒的地方。
把西施比作王嫱,酒前看,素淡的家常打扮。
新声如同板声,清兴如驴鞍。
注释:
- 怨春迟:怨恨春天来得迟,表现对春天的期待。
- 嫉芳菲:妒忌花的芬芳,形容风雨对于春花的扰动。
- 西湖云锦:形容西湖的美丽景色,云锦比喻其绚丽。
- 兰舟:画桨的船,意指轻舟。
- 佳人醉:指美人喝醉酒,表现欢愉的气氛。
- 十年香梦老江湖:形容十年间的美好梦想在岁月中变得苍老。
典故解析:
- 西施与王嫱: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寓意美丽与柔情;王嫱则有贞洁的象征,二者对比突显出对美的不同理解。
-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常用以象征爱情与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擅长小令和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晚时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对往事的追忆,体现了文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怨恨以及对往事的追忆。开篇即以“春晚怨春迟”引入,展现了春天的无奈与迟滞。随后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夜来风雨嫉芳菲”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怨春的氛围。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在宴会上流连忘返,显现出无尽的欢愉与醉意,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思考,揭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将西施与王嫱作对比,进一步引发对美与理想的深入思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在描绘景物,更是在探讨人生、爱情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晚怨春迟”:表达了对春天来得太迟的怨恨。
- “夜来风雨妒芳菲”:风雨的到来使得美丽的花朵受到妒忌。
- “西湖云锦吴山翠”: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 “佳人醉”:传达了宴会上人们的欢愉和醉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湖云锦”形容其美丽。
- 拟人:风雨被形容为“嫉妒”花朵。
- 对仗:如“鸳鸯惊起歌声沸,云锦离披”。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春天的美好与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西湖:代表美丽与优雅的环境。
- 佳人:象征爱情与美好的人生。
- 酒:寓意欢乐与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怨春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春天的怨恨
- C. 对春天的享受
-
“兰舟画桨催”中的“兰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船
- C. 一个人
-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欢乐的节日
-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张可久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加注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张可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们的欢愉。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