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上真观》
时间: 2025-01-01 14:14:57意思解释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上真观
原文展示
尝闻升三清,真有上中下。
官居乘佩服,一一自相亚。
霄裙或霞粲,侍女忽玉姹。
坐进金碧腴,去驰飙欻驾。
今来上真观,恍若心灵讶。
只恐暂神游,又疑新羽化。
风馀撼朱草,云破生瑶榭。
望极觉波平,行虚信烟藉。
闲开飞龟帙,静倚宿凤架。
俗状既能遗,尘冠聊以卸。
人间方大火,此境无朱夏。
松盖荫日车,泉绅垂天罅。
穷幽不知倦,复息芝园舍。
锵佩引凉姿,焚香礼遥夜。
无情走声利,有志依闲暇。
何处好迎僧,希将石楼借。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三清的境界,确实有上、中、下之分。官职高的人佩戴着华丽的饰物,彼此之间也有高低之分。霄裙可能像霞光一样绚丽,侍女们的衣裳也似玉一样美丽。我坐进金碧辉煌的殿堂,心中感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快感。今天来到上真观,恍若心灵受到惊讶。只怕只是短暂的神游,又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羽化成仙。微风摇动朱红色的草地,云彩撕裂而出,露出了瑶台。眺望远方,感觉水面平静如镜,行走在虚空,仿佛可以信任这烟雾缭绕。闲暇之时打开飞龟的竹简,静静倚靠在凤架上。世俗的烦扰已经遗忘,尘世的冠冕也得以卸去。人间正值烈火炎炎,而此地却没有盛夏的炽热。松树的枝叶遮住阳光,泉水从天际垂落。穷幽之处不知疲倦,再次在芝园小舍中歇息。佩饰的叮当声引来清凉的姿态,焚香礼拜于遥远的夜空。无情的功名利禄已走,志向在于悠闲自得。哪里有好地方迎接僧人,希望能借用那石楼。
注释
- 三清:道教的最高神祇,分别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 霄裙:指云彩的裙裾,形容美丽的景象。
- 瑶榭:瑶台,指仙人的居所,象征着高洁的境界。
- 芝园:指灵芝生长的园地,象征着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生于唐代,字子明,号涧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陆龟蒙的诗作多描绘山水、道教及隐逸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哲学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龟蒙游览太湖时,受道教文化及山水风光启发,表达了对道教境界的向往和对人间繁华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上真观”的描写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道教理念与自然美景的崇拜。开篇通过对“三清”的提及,引出道教的高深境界,接着描绘了官员的荣华,与自然的神秘交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霄裙”“朱草”“瑶榭”等,展现了一个瑰丽却又宁静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通过“尘冠聊以卸”,诗人抒发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诗人以迎接僧人的希望,体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情感的流露也非常真挚,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超脱、灵性与自然的美学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尝闻升三清:表明诗人对道教高层境界的向往。
- 官居乘佩服:描绘世俗中的权势与地位。
- 霄裙或霞粲:展现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
- 恍若心灵讶:表达心灵的震撼与惊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霄裙”比喻云彩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向往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反映出作者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清:代表道教的最高境界。
- 瑶榭:象征着仙境与高洁的生活。
- 芝园:象征着长生不老与自然的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清”指的是哪三位神祇?
- A.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 B. 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 C. 老子、庄子、孔子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厌倦
- C. 无所谓
-
“瑶榭”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权势
- B. 仙境
- C. 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陆龟蒙与王维的诗都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龟蒙更偏向于道教的哲学,而王维则多表现佛教的清净。两者在意境上虽有相通之处,但表达的情感与文化背景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选》
- 《道教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