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惜春宵尽,纱屏四面开。
影摇花欲动,光满月疑来。
客共飞觞兴,人称入洛才。
稍闻烽火息,潦倒醉金罍。
白话文翻译
为了珍惜春天的夜晚已尽,我在四面打开了轻纱屏风。
影子摇曳,花儿仿佛要随之而动,光辉洒满,月亮似乎也在靠近。
客人们共同举杯畅饮,大家都称赞我有才华,能够入洛(长安)作诗。
稍微听说烽火已平息,我醉倒在金色的酒器旁。
注释
- 惜春:珍惜春天,感叹春天的短暂。
- 纱屏:轻薄的屏风,用于隔断空间。
- 飞觞:指举杯畅饮,形容饮酒兴致高昂。
- 入洛才:指有才能的人能入洛阳(长安)作诗,洛阳是古代文化中心。
- 烽火息:指战争结束,烽火象征战争。
- 潦倒:形容失意或困窘的状态。
- 金罍:金制的酒器,象征奢华和饮酒的场合。
典故解析
- 入洛:洛阳是古代的文化、政治中心,许多文人都希望能在此立足,创作出传世之作。
- 烽火:古代战争时,烽火台用以传递消息,烽火熄灭象征着和平的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传庭(生年不详—约1640年),明代诗人,生于明末,因其时代动荡,作品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正值春季即将结束之际,诗人借饮酒抒发对春天的惜别之情,表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局的反思。
诗歌鉴赏
《暮春晦夕偶张屏灯同武子饮分韵得来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春末夜晚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轻纱屏风的四面开放,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与开放,影子摇曳、花儿欲动的描写,进一步营造了春夜的美丽与生机。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饮酒的场景,诗人和朋友们举杯共饮,兴致高昂,表现出一种欢庆与友谊的氛围。人们称赞诗人的才华,暗示着社会对才华的认可与重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骄傲与自信。
最后几句则引入了战争的主题,稍闻烽火熄灭,意味着国家的安宁,诗人却因潦倒而醉倒在酒器旁,显示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失落。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形成了诗歌的深刻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惜春宵尽:因珍惜春天的夜晚即将结束。
- 纱屏四面开:轻纱屏风四周打开,营造开阔的环境。
- 影摇花欲动:影子摇曳,仿佛花儿也要随之而动,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光满月疑来:月光洒满,似乎月亮也在靠近,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客共飞觞兴:朋友们一起举杯畅饮,气氛高涨。
- 人称入洛才:大家称赞诗人的才华,暗示他有机会在长安施展才华。
- 稍闻烽火息:听闻战火平息,暗示国家安宁。
- 潦倒醉金罍:诗人因失意而醉倒在金色酒器旁,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影子摇曳、花欲动,形象生动。
- 对仗:开头的“为惜春宵尽”和“纱屏四面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影子与花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时局动荡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欢庆与失落之间徘徊,体现了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春宵:象征着美好和短暂的时光。
- 纱屏:代表着轻盈与柔情,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影、花、月:自然意象,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浪漫。
- 酒:象征着欢聚、友谊,同时也暗示着逃避与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觞”是指什么?
- A. 乘船
- B. 举杯
- C. 跳舞
-
“稍闻烽火息”中“烽火”象征着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繁荣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留恋?
- A. 春天
- B. 冬天
- C. 夏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描绘饮酒场景,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春望》:与《暮春晦夕》一样,体现了对春天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下的感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孙传庭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