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秋夜怀月仪》

时间: 2025-01-21 09:48:16

寒飙冽。

江乡又近重阳节。

重阳节。

临风感昔,知音耗绝。

共此残秋同此月。

斯人也合伤离别。

伤离别。

焉得重来,紫萸同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飙冽。江乡又近重阳节。重阳节。临风感昔,知音耗绝。共此残秋同此月。斯人也合伤离别。伤离别。焉得重来,紫萸同撷。

白话文翻译:

寒风凛冽,江边又快到重阳节了。重阳节,我在风中回想往昔,知音已然寥寥。我们在这残秋之际共享同一轮明月,那些人该是感伤离别的。离别让人心痛,怎能再重聚,像那紫萸花一样再度相携?

注释:

  • 寒飙冽:寒冷的风猛烈地吹来。
  • 江乡:指江边的乡村。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临风感昔:在风中怀念往昔。
  • 知音耗绝:知音的朋友已经不再。
  • 残秋同此月:在这个残秋的季节,共同欣赏这轮明月。
  • 斯人:指那些曾经相知相交的人。
  • 伤离别:因离别而感到伤感。
  • 焉得重来:如何能够再相聚。
  • 紫萸同撷:紫萸花,重阳节的象征,表示团聚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彦珍,清代诗人,创作风格多受传统文化影响,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前夕,重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但作者却因知音的离去而倍感凄凉,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 秋夜怀月仪》是方彦珍在重阳节前夕写的,诗中透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开头的“寒飙冽”描绘了秋夜的寒冷,紧接着引出重阳节的到来,使人产生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重阳节本是欢庆团圆的日子,但诗人却在此时感到知音的缺失,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多次提及伤离别,使得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惆怅与无奈,流露出对故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

在意象方面,诗中提到的“同此月”以及“紫萸”都富有象征意义。明月代表了思念与团圆,而紫萸则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表明诗人对重聚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故乡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飙冽:开篇直接点明寒冷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江乡又近重阳节:重阳节的临近让人倍感思乡之情,暗示着团圆的期待。
  • 临风感昔,知音耗绝:在风中回忆往昔,却发现知音已不复存在,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 共此残秋同此月:强调了在这个残秋的时节,大家共赏明月,暗含对团聚的渴望。
  • 斯人也合伤离别:提及那些曾经相知的人,感叹离别之苦。
  • 焉得重来,紫萸同撷:最后以紫萸象征重聚,表达了对再相聚的渴望。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重聚的渴望,充满了对友人和往昔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重阳节:象征团圆与离别的对比。
  • 明月:象征思念与希望。
  • 紫萸:重阳节的象征,寄托了团聚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象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A. 寒风
    • B. 明月
    • C. 雪花
  3. 诗中提到的“紫萸”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重聚
    •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沉重,侧重于家庭的团聚与思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方彦珍的诗更显温婉细腻,杜甫的则更具沉郁之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