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

时间: 2025-01-16 22:07:24

孤山路转六桥西,片片芙蓉入望低。

夹岸楼船凉拥树,拍空箫鼓夜分堤。

青娥皓齿迎风出,碧渚红莲刺水齐。

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山路转六桥西,片片芙蓉入望低。
夹岸楼船凉拥树,拍空箫鼓夜分堤。
青娥皓齿迎风出,碧渚红莲刺水齐。
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孤山周围的湖光景色。诗人走到六桥的西面,眼前是一片片低垂的芙蓉花。湖岸边的楼船在凉风中依偎着树木,夜晚的箫声和鼓声在水边回荡。那青色的女子和洁白的牙齿迎风而出,碧绿色的水边,红色的莲花齐齐扎根水中。十里开阔的烟波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湖光和月色交织,显得格外迷离。

注释:

  • 孤山:指的是湖心的孤山,常作为游览胜地。
  • 芙蓉:指的是荷花,常生于水中,象征着清雅和美丽。
  • 夹岸:指的是湖岸两边。
  • 楼船:指的是在水面上行驶的船只。
  • 青娥:指美丽的女子。
  • 皓齿: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丽。
  • 碧渚:指的是青绿色的水边。
  • 红莲:指的是红色的莲花。
  • 十里烟波:形容湖面上的烟雾和波浪,气势宏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廷谔是明代的诗人,生于一段历史变革的时期。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湖中》创作于安廷谔游历孤山时,诗人在湖边感受到自然的幽美与宁静,借此表达内心的感慨和思绪。此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使得诗人对生活与自然有更深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安廷谔的《湖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山湖畔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孤山路转六桥西”,即刻带给读者一种行走间的探索感,仿佛置身于这片天地之中。接下来的“片片芙蓉入望低”,以芙蓉花的低垂形象传达出一种柔和、宁静的氛围,令人倍感亲切。

诗中对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夹岸的楼船与凉风中的树木相互映衬,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夜晚的“拍空箫鼓”描绘出了一种悠扬的乐声,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接下来的“青娥皓齿”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诗人通过“青娥”和“红莲”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体现出一种清新的美感与和谐的关系。最后一句“十里烟波劳应接,湖光月色共凄迷”,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湖面烟波浩淼,月光皎洁,令人感到一丝凄迷的美与孤独。

整个诗作在意境上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情感的细腻,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山路转六桥西:描绘了诗人走在孤山的路上,转过六座桥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探寻的状态。
  2. 片片芙蓉入望低:眼前是低垂的芙蓉花,营造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效果。
  3. 夹岸楼船凉拥树:湖岸的船只与树木相依,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4. 拍空箫鼓夜分堤:夜晚的乐声在水面回荡,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5. 青娥皓齿迎风出:美丽的女子在微风中出现,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6. 碧渚红莲刺水齐:湖水与红莲的映衬,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
  7. 十里烟波劳应接:广阔的湖面与烟波,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8. 湖光月色共凄迷:湖光与月色交织,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青娥等意象比作自然美的象征,增强了美感。
  • 拟人:通过“迎风出”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表现。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情感与生命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楼船:象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青娥:象征青春与美好。
  • 红莲: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 A. 牡丹
    • B. 荷花
    • C. 菊花
  2. “十里烟波”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山峰
    • B. 湖面
    • C. 沙漠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迷惘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豪放之情;而安廷谔的《湖中》则注重细腻与柔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安廷谔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自然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