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石门诗》

时间: 2025-01-14 15:43:11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宿石门诗》
作者:谢灵运 〔南北朝〕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白话文翻译

清晨在花园中掐取兰花,生怕那霜降后花会凋谢。
黄昏时分返回云边宿营,玩弄着石上皎洁的月光。
鸟儿鸣叫知晓夜晚栖息,树木落叶感知风声初起。
各种音响同样汇聚入耳,清越的声响各不相同。
美妙的事物无人欣赏,芬芳的酒又能与谁共享?
美人终究未曾到来,阳光下我只好独自梳理头发。

注释

  • :园林、花园。
  • :采摘、掐取。
  • :害怕、担心。
  • :黄昏、夜晚。
  • :玩弄、把玩。
  • 鸟鸣:鸟叫声。
  • 异音:不同的声音。
  • 妙物:美好的事物。
  • 芳醑:芳香的美酒。
  • 阳阿:阳光明媚的地方,指光明的环境。
  • 晞发:梳理头发,整理仪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佑,号永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尤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夜宿石门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中,反映了他在游历之间的感受与思考。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借景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惆怅,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夜宿石门诗》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展现了谢灵运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通过“朝搴苑中兰”描绘出清晨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然而,随之而来的“畏彼霜下歇”,则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表现了脆弱与无常的生命感受。

接着,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景象,“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展现了在云间宿营的宁静与月光的柔美。这里的月光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心境的反映,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通过鸟鸣和树叶落下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细腻的观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诗人似乎在诉说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两句“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则转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对友人的惦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孤独而又美丽的画面,展示了谢灵运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清晨在花园中采兰,担心霜降后花会凋谢。
  2.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黄昏时归云边宿营,玩弄石上的月光。
  3.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鸟鸣声中知晓夜晚栖息,树木落叶感知风的开始。
  4.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各种不同的声音汇聚在耳,清越的声响各自不同。
  5.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好的事物无人欣赏,芬芳的酒又能与谁共享?
  6.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美人终究未曾到来,阳光下我只能独自梳理头发。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鸟鸣”“木落”等自然现象,暗示内心情感。
  • 拟人:将鸟和树木赋予了感知能力,生动形象。
  • 对仗:如“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切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兰花:象征着美丽与脆弱,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 月光:代表宁静与温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向往。
  • 鸟鸣: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落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美人:象征着理想中的伴侣,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苑”指的是: A. 城市
    B. 花园
    C. 学校
    D. 山林

  2. “妙物莫为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满足

  3. “木落知风发”中的“知”可以理解为: A. 明白
    B. 喜欢
    C. 知道
    D. 看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情的诗作。
  • 《静夜思》 by 李白:表现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斗星》 by 李白:两首诗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谢灵运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谢灵运传》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