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

时间: 2025-01-06 11:19:36

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

盘根大江底,插影浮云间。

雷霆常间作,风雨时往还。

象外悬清影,千载长跻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
盘根大江底,插影浮云间。
雷霆常间作,风雨时往还。
象外悬清影,千载长跻攀。

白话文翻译:

这座灵秀的山峰,显得格外突出,与其他山峰截然不同。它的根深深扎入大江的底部,影子时常映在云端之间。雷霆的声音常常在这里响起,风雨时常来访。山外的清影悬挂着,让人千百年来都想攀登。

注释:

  1. 灵山:指的是灵秀的山,象征着高耸且美丽的山峰。
  2. 岌然:形容山高耸而显得突出。
  3. 盘根:树木盘绕的根部,这里比喻山根深扎。
  4. 插影:指山影投射在云间。
  5. 雷霆常间作:雷声常常在此响起。
  6. 象外:这里指的是山外的景象。
  7. 千载长跻攀:千年长久以来人们都想攀登这座山。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灵山”常与佛教中的灵山相联系,象征着高洁和神圣的地方,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垂,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其诗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诗人通过描写金山,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金山》通过描绘灵秀的山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诗的开头“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便以生动形象的描写,突出了金山的独特与挺拔。接下来的“盘根大江底,插影浮云间”则展示了山与水的交融,既有大江的深沉又有浮云的轻盈,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着哲理。雷霆和风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变化,暗示人生的风雨坎坷。而“象外悬清影,千载长跻攀”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与理想的追求,永恒的向往,尽管困难重重,依然愿意攀登。

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山一峰秀:开篇即点题,直接指向金山的美丽。
  • 岌然殊众山:强调金山的独特,与其他山脉形成鲜明对比。
  • 盘根大江底:描写山的扎根之处,体现了其稳固与深厚。
  • 插影浮云间:意象生动,表现了山的高耸与轻盈的云朵相映成趣。
  • 雷霆常间作:雷声如同山的呼吸,给人以震撼。
  • 风雨时往还: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象外悬清影:清影指山的影子,似乎在引导人们向上追求。
  • 千载长跻攀:即使千年以后,人们依旧向往攀登这座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灵秀之物,增强了形象性。
  • 对仗:如“雷霆常间作,风雨时往还”,形成音韵和谐。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金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山:象征高洁与理想。
  • 大江:代表广阔与深沉。
  • 浮云:象征自由与变化。
  • 雷霆:象征自然的力量。
  • 清影:象征理想与追求。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山”是指什么?

    • A. 高山
    • B. 灵秀的山
    • C. 平地
    • D. 河流
  2. “雷霆常间作”中的“雷霆”指代什么?

    • A. 风
    • B. 雨
    • C. 雷声
    • D. 山
  3.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愉悦
    • C. 对自然的崇敬与人生的追求
    • D. 对社会的不满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心境。
  2. 李白《庐山谣》:同样赞美山水,展示豪放情怀。

诗词对比

  • 韩垂《题金山》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但韩垂更强调山的高耸与伟岸,王维则更趋向于平静与隐逸,体现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