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判府陈秘丞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9:48:00

斗大山州枕上流,蓬山仙客此遨游。

读书竹屋公多暇,乐业江郊民有秋。

泮藻丛边深长育,岭梅香里费赓酬。

有人来问和羹味,太守忘言一笑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大山州枕上流,蓬山仙客此遨游。
读书竹屋公多暇,乐业江郊民有秋。
泮藻丛边深长育,岭梅香里费赓酬。
有人来问和羹味,太守忘言一笑休。

白话文翻译:

在大山的怀抱中,溪水潺潺流淌,
蓬莱仙境的客人们在此游玩。
读书的公子居住在竹屋中,悠闲自在,
在江边勤劳的农民,正享受着秋天的丰收。
在泮水边,水草茂盛,生机盎然,
在山岭梅花的香气中,诗人们互相酬唱。
有人来询问羹汤的味道,
太守只是微微一笑,便不再言语。

注释:

  • 斗大山州: 指的是山州的高大山峦。
  • 枕上流: 形容流水似枕边流淌,意指环境优美。
  • 蓬山: 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泮藻: 指水边的水草,象征生机与繁茂。
  • 费赓酬: 指吟唱和交流,费心于诗词的应酬。
  • 太守: 地方官员,这里指的是诗中描绘的太守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鹿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诗人或许是在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恬静与人间的和谐,借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上判府陈秘丞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前两句通过对大山与蓬莱仙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对读书人与劳动人民的描摹,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热爱。尤其是“乐业江郊民有秋”一句,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动和丰收成果的赞美,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太守忘言一笑休”,则将诗人的情感升华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生活的洒脱。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斗大山州枕上流: 描绘了山川的壮丽与流水的柔美,象征着自然的壮观。
  2. 蓬山仙客此遨游: 体现了人们在自然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意象。
  3. 读书竹屋公多暇: 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寻求知识的生活状态。
  4. 乐业江郊民有秋: 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秋天的丰收,表现了对劳动的赞美。
  5. 泮藻丛边深长育: 传达了自然的生机与繁荣。
  6. 岭梅香里费赓酬: 诗人们在梅花香气中吟诗作对,表达了文化气息。
  7. 有人来问和羹味: 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关心与探讨。
  8. 太守忘言一笑休: 体现了太守的洒脱与对生活的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山川水流比作生活的背景,营造出诗意。
  • 拟人: 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其生命,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 对仗: 如“读书竹屋”和“乐业江郊”,形成了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与人文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 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竹屋: 代表读书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梅花: 象征高洁与超脱的精神追求。
  • 秋天: 象征丰收与成熟的季节,寓意着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

    • A. 大山与流水
    • B. 沙漠与海洋
    • C. 城市与田野
  2. 太守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 A. 忙碌
    • B. 洒脱
    • C. 沮丧
  3. 诗中提到的“乐业江郊民有秋”指的是什么?

    • A. 冬季的寒冷
    • B. 秋天的丰收
    •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 通过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徐鹿卿的自然描写互为映衬。
  • 杜甫的《春望》: 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民疾苦,与徐鹿卿的乐观境界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