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印上人故居》
时间: 2024-09-19 21:5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印上人故居
安磐 〔明代〕
振策当年诣远公,
袈裟相见坐从容。
向来弹指空千劫,
今日低头礼万松。
小院影堂无客到,
绳床蒲坐有尘封。
可怜月色还如旧,
泪下西楼夜半钟。
白话文翻译:
当年我骑马拜访远公,
在袈裟的映衬下从容地坐着。
往日的时光如指间流逝,
今日我低头向万松致敬。
小院的影堂无人前来,
绳床上蒲团满是尘封。
可惜月色依然如旧,
泪水滑落在西楼的午夜钟声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振策:指的是骑马,策为马鞭。
- 远公:指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这里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高僧。
-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衣服。
- 千劫:形容时间的漫长,通常指经历了无数的轮回。
- 万松:象征着苍劲的松树,代表长青和坚韧。
- 影堂:指小院中的堂屋,通常是供人休息的地方。
- 绳床蒲坐:指用绳子制成的床榻和蒲团,暗示不再有人使用。
- 泪下:指流泪,表达悲伤之情。
- 西楼:指楼房的西侧,可能是诗人所处的位置。
典故解析:
- “远公”可能是指当时某位著名的高僧,反映出对佛教高人的敬仰。
- “千劫”与“万松”形成对比,显示出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磐,明代诗人,以诗歌和词作著称。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为主,风格清新雅致,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追忆往事之际,表现出对故人的追思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故居景象和内心情感相互交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故居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安磐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开头通过“振策当年”引入,诗人回忆起往年拜访远公的情景,袈裟的出现为这一场景增添了神圣感。接着,诗人以“弹指空千劫”表现时间的流逝和无情,似乎在感叹过往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暂而虚幻。
“今日低头礼万松”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过往的尊重,松树象征着坚韧和长青,暗示尽管人事无常,然而自然依旧静谧如昔。接下来的“小院影堂无客到”描绘了一幅孤寂的场景,表明了故居的冷清与人情的淡漠,绳床蒲坐的尘封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最后,“可怜月色还如旧”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照耀着曾经的地方,然而诗人却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夜半钟声在此时响起,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寂寞与思念。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清幽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振策当年诣远公:回忆过去,骑马前往拜访高僧。
- 袈裟相见坐从容:高僧袈裟的形象使得相见的场景显得从容宁静。
- 向来弹指空千劫:时间如指间沙,显得无比短暂,令人感慨。
- 今日低头礼万松:如今对自然的尊敬,如向古松致敬。
- 小院影堂无客到:小院中无客,显得冷清。
- 绳床蒲坐有尘封:床榻上积满尘土,暗示时间的流逝。
- 可怜月色还如旧:月光依旧,但情境已变。
- 泪下西楼夜半钟:在孤独中流泪,钟声在深夜响起,增加了悲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指间的沙,强调其飞逝。
- 对仗:如“弹指空千劫”和“低头礼万松”,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月色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居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过往人事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反映出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袈裟:象征信仰与宁静。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自然的不变。
- 月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思绪。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远公”指的是谁? A. 朋友
B. 高僧
C. 诗人
D. 文人 -
“可怜月色还如旧”中“可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惊讶 -
诗中提到的“万松”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坚韧
C. 变化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历史英雄的追思,而安磐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