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府》
时间: 2025-01-17 10:0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风河间道,沙飞云浩浩。 上有衔芦不鸣之寒雁,下有陨霜半死之秋草。 城外平波青黛光,大鱼跳波一尺长。 牧童吹笛枫叶里,疲牛倦马眠夕阳。 有禽大如鹤,红喙摇绿烟。 路人指我语,似是信天缘。 我生功名付樽酒,衣如枯荷马如狗。 为问天缘可信否?旗亭击剑寒蛟吼。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过河间道,沙尘飞扬,云层广阔。 天上有叼着芦苇不叫的寒雁,地下有被霜打过半死的秋草。 城外平静的水面泛着青黑色的光,大鱼跃出水面一尺长。 牧童在枫叶中吹笛,疲惫的牛马在夕阳下休息。 有一种鸟大如鹤,红嘴在绿烟中摇曳。 路人指着我说,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我一生的功名都寄托在酒杯中,衣服像枯萎的荷叶,马像狗一样。 我问天缘是否可信?在酒楼上击剑,寒蛟发出吼声。
注释:
- 河间道:指古代河间郡的道路。
- 衔芦:指雁嘴中叼着芦苇。
- 陨霜:指霜降。
- 青黛光:指水面泛着的青黑色光。
- 信天缘:指命中注定的缘分。
- 樽酒:指酒杯中的酒。
- 旗亭:指酒楼。
- 寒蛟:指寒冷的水中生物,比喻剑的锋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孚,元代诗人,字仲孚,号东篱,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河间道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河间道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河间道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寒雁、秋草、大鱼、牧童、疲牛倦马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北方荒凉而壮美的风光。诗中“我生功名付樽酒,衣如枯荷马如狗”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结尾的“为问天缘可信否?旗亭击剑寒蛟吼”则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疑惑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元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风河间道,沙飞云浩浩:描绘了北风吹过河间道的景象,沙尘飞扬,云层广阔。
- 上有衔芦不鸣之寒雁,下有陨霜半死之秋草:通过寒雁和秋草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
- 城外平波青黛光,大鱼跳波一尺长:描绘了城外平静的水面和大鱼跃出水面的生动场景。
- 牧童吹笛枫叶里,疲牛倦马眠夕阳:通过牧童和牛马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 有禽大如鹤,红喙摇绿烟:描绘了一种大如鹤的鸟,红嘴在绿烟中摇曳。
- 路人指我语,似是信天缘:路人认为作者的出现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 我生功名付樽酒,衣如枯荷马如狗: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为问天缘可信否?旗亭击剑寒蛟吼: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疑惑和对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如枯荷马如狗”,用枯荷和狗比喻作者的衣着和马匹。
- 拟人:如“衔芦不鸣之寒雁”,赋予寒雁不鸣的特性。
- 对仗:如“上有衔芦不鸣之寒雁,下有陨霜半死之秋草”,上下句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寒雁:象征着孤独和漂泊。
- 秋草:象征着衰败和萧瑟。
- 大鱼: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牧童:象征着宁静和纯真。
- 疲牛倦马:象征着疲惫和困顿。
- 红喙摇绿烟:象征着神秘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衔芦不鸣之寒雁”中的“衔芦”指的是什么? A. 雁嘴中叼着芦苇 B. 雁嘴中叼着食物 C. 雁嘴中叼着树枝 D. 雁嘴中叼着石头
-
诗中“我生功名付樽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功名的渴望 B. 对功名的淡漠 C. 对功名的恐惧 D. 对功名的憎恨
-
诗中“为问天缘可信否?旗亭击剑寒蛟吼”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命运的顺从 B. 对命运的疑惑 C. 对命运的反抗 D. 对命运的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陈孚的《河间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陈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陈孚及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