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叠翠》

时间: 2024-12-29 18:56:58

断崖万仞如削铁,

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

六月不阴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

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

风吹草低山月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 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飘急雪。 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白话文翻译:

悬崖峭壁高达万仞,坚硬如削铁,连鸟儿也无法飞越,长满苔藓的石头裂开。 崎岖的山岭上,枯木无枝,即使在六月也看不到阴凉,反而飘起了急速的雪花。 边塞的沙尘茫茫,延伸至关外的道路,骆驼在夜晚吼叫,黄云显得更加苍老。 远行的雁群在天空中发出一声长鸣,风吹动着低矮的草丛,山间的月亮显得格外小。

注释:

  • 断崖:陡峭的悬崖。
  • 万仞:形容极高。
  • 削铁:比喻极其坚硬。
  • 嵯岈:形容山势险峻。
  • 碧柯:绿色的树枝。
  • 塞沙:边塞的沙尘。
  • 征鸿:远行的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孚(约1240-1303),字子昂,号鹤山,元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居庸叠翠》是他在游历居庸关时所作,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苍凉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孚在游历居庸关时所作,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感慨和对征战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居庸关的险峻和边塞的苍凉。首两句通过“断崖万仞如削铁”和“鸟飞不渡苔石裂”形象地展现了悬崖的险峻和荒凉。中间两句“嵯岈枯木无碧柯,六月不阴飘急雪”则进一步以枯木和急雪来强化边塞的荒凉和严酷。后两句“塞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云老”和“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则通过骆驼的吼叫和征鸿的鸣叫,以及风吹草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和孤寂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边塞的壮丽和诗人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断崖万仞如削铁”:形容悬崖极高且坚硬,如削铁一般。
  2. “鸟飞不渡苔石裂”:形容悬崖险峻,连鸟都无法飞越,长满苔藓的石头裂开。
  3. “嵯岈枯木无碧柯”:形容山势险峻,枯木无枝。
  4. “六月不阴飘急雪”:即使在六月也看不到阴凉,反而飘起了急速的雪花。
  5. “塞沙茫茫出关道”:边塞的沙尘茫茫,延伸至关外的道路。
  6. “骆驼夜吼黄云老”:骆驼在夜晚吼叫,黄云显得更加苍老。
  7. “征鸿一声起长空”:远行的雁群在天空中发出一声长鸣。
  8. “风吹草低山月小”:风吹动着低矮的草丛,山间的月亮显得格外小。

修辞手法:

  • 比喻:“断崖万仞如削铁”,将悬崖的坚硬比喻为削铁。
  • 拟人:“骆驼夜吼黄云老”,赋予骆驼和黄云以人的情感。
  • 对仗:“断崖万仞如削铁,鸟飞不渡苔石裂”,前后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居庸关的险峻和边塞的苍凉,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感慨和对征战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边塞特有的苍凉和孤寂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情感。

意象分析:

  • 断崖:象征着险峻和坚硬。
  • 枯木:象征着荒凉和无生机。
  • 急雪:象征着边塞的严酷和无常。
  • 骆驼:象征着边塞的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
  • 征鸿:象征着远行和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崖万仞如削铁”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悬崖 C. 石头 D. 树木
  2. “六月不阴飘急雪”表达了什么? A. 六月的炎热 B. 六月的阴凉 C. 六月的寒冷 D. 六月的风雪
  3. 诗中“征鸿一声起长空”中的“征鸿”指的是什么? A. 飞鸟 B. 雁群 C. 鹰 D. 鸽子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边塞的苍凉和征战的艰辛。

诗词对比:

  • 陈孚的《居庸叠翠》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色,但陈孚的诗更加注重对边塞苍凉氛围的描绘,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边塞壮丽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陈孚的诗作。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边塞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