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枣子 其二 游仙》

时间: 2024-09-19 20:57:24

风乍起,月温然。

莲花瓣落大如船。

乘之欲渡瑶池水,已到波心兴尽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乍起,月温然。莲花瓣落大如船。乘之欲渡瑶池水,已到波心兴尽还。

白话文翻译:

风突然吹起,月光柔和恬静。莲花的花瓣落下,像船一样大。我想乘着它渡过瑶池的水,却已经到达波心,兴致又已消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乍起:突然间,猛然。
  • 温然:温和而恬静的样子。
  • 莲花瓣:指莲花的花瓣,这里用来形容其大。
  • 乘之:乘坐它,这里的“之”指代“莲花瓣”。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通常指代美好的地方。
  • 波心:水波的中心,象征着事物的核心或中心。

典故解析:

  • 瑶池: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是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是神仙聚集的圣地,象征着美好、超脱的境地。这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以比喻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永军,现代诗人,擅长以简练、清新的语言表现自然和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可能受到道教文化和古典仙侠文学的影响,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赤枣子 其二 游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理想境界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风乍起,月温然”,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悠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莲花瓣的落下,形象地比喻其大如船,暗示了自然之美的广阔和深邃。

“乘之欲渡瑶池水”一语,表达了诗人渴望乘着大自然的美好,去往理想的仙境。然而,最后一句“已到波心兴尽还”,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似乎理想的境界虽近在咫尺,却又难以实现。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精致,既有自然的美感,又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追求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乍起,月温然:突如其来的风,带来了月光的温柔,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莲花瓣落大如船:莲花瓣的大小被夸张描述,象征着自然的浩瀚与美丽。
  • 乘之欲渡瑶池水:表达了乘坐莲花瓣渡过瑶池的幻想,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已到波心兴尽还:虽然到达了波心,然而内心的兴致却已消失,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瓣比作船,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赋予风与月以情感,营造出人文气息。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理想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代表着宁静与美好。
  • 莲花:象征纯洁、高尚的理想。
  • 瑶池:代表着理想的境界和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乍起”是什么意思?

    • A. 风突然吹起
    • B. 风轻轻吹
    • C. 风已经停止
    • D. 风一直在吹
  2. “瑶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过去的回忆
    • D. 自然之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其语言更为豪放,情感更加奔放。冯永军的这首诗则更为细腻和内敛,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无奈。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现代诗歌解析》
  3. 《冯永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