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进士崔鲁范》
时间: 2024-09-19 20:3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进士崔鲁范
作者: 郑准 〔唐代〕
洛阳才子旧交知,
别后干戈积咏思。
百战市朝千里梦,
三年风月几篇诗。
山高雁断音书绝,
谷背莺寒变化迟。
会待路宁归得去,
酒楼渔浦重相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才子崔鲁范的思念之情。自从分别后,由于战乱和纷争,心中的诗句愈加积淀。经历了百战,仿佛梦回千里,三年的风月交替中,仅写了几篇诗作。高山阻隔了雁声,消息更是绝迹;谷背的莺声因寒冷而迟缓。盼望在宁静的路上归来,期待在酒楼和渔浦重聚。
注释:
- 洛阳才子:指聪明才智出众的年轻人,特指崔鲁范。
- 干戈:指战争和动乱。
- 百战市朝: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和市井生活。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时光的流逝。
- 音书绝:音信全无。
- 重相期:再次相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准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之际,诗人与崔鲁范的友情因战乱而被迫分离,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和平重聚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洛阳才子旧交知”点明了两人的关系,接着通过“别后干戈积咏思”将思念的情感与动乱的现实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描绘出百战之后的疲惫与无奈,展现了一个身处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境。
“山高雁断音书绝”一句,运用了“高山”和“雁声”的意象,象征着距离和隔绝,表现了音信全无的失落感。而“谷背莺寒变化迟”则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等待。最后两句“会待路宁归得去,酒楼渔浦重相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盼,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引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洛阳才子旧交知:提到旧友,强调两人曾有过深厚的交情。
- 别后干戈积咏思:离别后因战争而产生了无尽的思念。
- 百战市朝千里梦:经历了许多战斗,心中仍怀有千里的梦想。
- 三年风月几篇诗:三年的时光中,只写了几篇诗作。
- 山高雁断音书绝:高山阻隔了雁声,音信全无。
- 谷背莺寒变化迟:谷背的莺声因寒冷而变得迟缓。
- 会待路宁归得去:期待在宁静的路上归来。
- 酒楼渔浦重相期:期盼在酒楼与渔浦重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战市朝”和“三年风月”,形成工整的对称。
- 意象:通过“山高”、“雁断”构建了隔绝的意象,表达思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动乱的无奈,深刻表达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对悠久情谊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洛阳:象征文化和才华。
- 干戈:代表战争和动荡。
- 雁:象征音信和离别。
- 莺:象征春天和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阳才子”指的是谁?
- A. 郑准
- B. 崔鲁范
- C. 李白
- 答案:B
-
诗中“音书绝”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有音信
- B. 音信断绝
- C. 频繁往来
- 答案:B
-
诗人期待的重聚地点是?
- A. 高山
- B. 酒楼和渔浦
- C. 市朝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津怀古》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比较郑准的《寄进士崔鲁范》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郑准更侧重于历史背景和内心情感,李白则更强调个体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