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来一石不能留,解赠王郎愧取酬。
庄舄恋乡声自旧,金人辞汉泪长流。
半肩荷蒉过门诮,一叶师襄入海游。
寄语春秋休责备,后来能有此人不。
白话文翻译:
在贫困中,连一石米也无法留存,赠送给王郎让我感到愧疚。
庄舄(指庄子)对故乡的声音依然眷恋,金人(指金朝)离开汉朝时泪水长流。
我半肩挑着荷蒉(即荷叶),经过门口被嘲讽;一片叶子在海中游荡。
寄语春秋,别再责备我,后来能有这样的人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石:古代的重量单位,约合100斤。
- 王郎:可能指人名,具体身份不详,但代表某种情感寄托。
- 庄舄:指庄子,他对故乡的思念。
- 金人:指金朝的人,流亡至汉朝的历史背景。
- 蒉:指一种荷叶。
- 师襄: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指对生活的向往。
- 春秋:指历史长河,常用来泛指时间。
典故解析:
- 庄舄恋乡:出自庄子的哲学思想,表达对故土的眷恋。
- 金人辞汉:指历史上金朝灭宋,汉人流亡的情景,表达对历史悲剧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舆,号文长、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卖磬》创作于徐渭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尤其是对乡土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卖磬》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徐渭通过对贫困、故乡、历史悲剧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诗的开头,讲述了由于贫困连一石米都无法留存,作者内心的愧疚感油然而生,这种愧疚并非单纯的物质匮乏,而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接着,诗人引入庄子和金人这两个典型人物,前者代表了对故乡的情感依恋,后者则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伤。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愈加沉重。
后两句则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漂泊感。半肩荷蒉的形象不仅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暗含着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而“一叶师襄”的意象则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逃避。最后,寄语春秋的句子则是对过往的反思与自我宽慰,诗人呼吁历史给予宽容,表现出一种对人性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来一石不能留:表达了生活贫困,连一米粮食都无法保留的窘迫。
- 解赠王郎愧取酬:赠送给王郎的行为让诗人感到愧疚,似乎对他人施舍的心情。
- 庄舄恋乡声自旧:庄子的乡音令诗人倍感亲切,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
- 金人辞汉泪长流:金人与汉朝的悲情故事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无奈。
- 半肩荷蒉过门诮:挑着荷叶,经过门口的嘲讽,暗示生活的艰难与不被理解。
- 一叶师襄入海游: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渴望自由与理想。
- 寄语春秋休责备:对历史的宽恕,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思考。
- 后来能有此人不:感叹现代人能否再有这样的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困境比作挑荷蒉,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引发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荷叶与漂泊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最终通过对春秋的寄语,展现出一种对时间和人生的宽容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石:象征着生活的物质匮乏。
- 王郎:象征友情与人际关系的责任。
- 庄舄:象征对故乡的眷恋。
- 金人:历史的悲剧与流亡。
- 荷蒉:生活的重担与自然的依赖。
- 一叶师襄: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贫来一石不能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富裕
- B. 贫困
- C. 快乐
- D. 忧伤
-
“庄舄恋乡声自旧”中的“庄舄”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庄子
- C. 荀子
- D. 韩愈
-
“寄语春秋休责备”的意思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指责
- B. 对过去的宽容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生活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徐渭的《卖磬》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但徐渭更加注重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与饮酒的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诗文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